• 49阅读
  • 0回复

传递真理之火——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采访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传递真理之火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采访纪事
新华社记者 何平 刘思扬
70多年前,一本令旧中国的统治阶级惊恐万状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汉译本,诞生在浙江义乌县分水塘一间简陋的柴屋里。这本由我国老一代翻译家陈望道翻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马克思的原著,伴着柴屋那盏摇曳的油灯,用真理的星星之火照耀着黑夜沉沉的东方古国。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如今已经照亮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代又一代的马列著作翻译工作者为此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把真理之火传递。
宝库,向中国人民打开
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传播马列主义,当成整个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战争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马列著作只是被零星地译成中文。真正有组织地、大规模地翻译马列的全部著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3年1月29日,党中央作出决定,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任务是系统地有计划地翻译马恩列斯的全部著作。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博大精深,卷帙浩繁。要把这些经典著作全部译成中文,数量多达上百卷,字数超过5000万。而当时的编译局,除了少数像师哲、陈昌浩、张仲实、姜椿芳、谢唯真等造诣深厚的翻译家,绝大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年轻的翻译队伍,面对的是一项宏大而又艰巨的工程。
当时,共和国也是年轻的。我们急需聆听革命导师的教诲,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翻译《斯大林全集》便成为他们当时的首要任务。编译局的同志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斯大林全集》的翻译工作,不仅及时地满足了当时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的渴望,也为以后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积累了经验。
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党中央再次指示编译局:要进一步加快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为此,编译局根据1958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精神,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原定60年代末出齐的《列宁全集》,提前到1959年10月1日以前出齐,向国庆10周年献礼。
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年。编译局的全体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不分昼夜,不计报酬,争分夺秒,埋头奋战,终于在建国10周年前夕,把1500万字、38卷的《列宁全集》全部送到读者手中。这在我国出版史上,堪称一个奇迹、一个壮举。
1960年,编译局的工作重点正式转移到翻译《马恩全集》。尽管因10年“文革”曾一度中断,但到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洋洋大观50卷、3200万字的《马恩全集》全部出齐,成为10亿中国人民对长眠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最有意义的纪念。
至此,马恩列斯等革命导师的全部论著已基本被译成中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已全部向中国人民打开。据统计,迄今为止,三大全集共印刷1710万册,成为亿万中国人民得以直接占有并享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全面、准确地继承列宁的思想遗产,编译局从1975年又开始着手重新编译《列宁全集》,并于1990年底全部出齐。新版《列宁全集》,共60卷,除对原译本中的错误进行修订外,比旧版多收列宁文献5000多件,总字数增加一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各种文版中收集列宁文献最多的版本。
尽管在马恩列斯的全部译著的扉页上,译者的署名只有一个: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但是,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默默无闻的翻译工作者,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业绩。
奉献,为了神圣的事业
翻译马列经典著作,不同于翻译一般的外文著作。译文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读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一言九鼎,笔重千钧。这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
原马恩室主任周亮勋回忆起当年翻译《资本论》的情形时说,翻译《资本论》,都是集体翻译,集体讨论,集体定稿。除了经过翻译、初校、初定稿、定稿、最后审定等许多工序外,还有负责统一译名、加解作释的同志们的大力配合。仅翻译《资本论》一书,他们为统一译法作的卡片就有数万张之多。
列斯室主任岑鼎山谈到新版《列宁全集》的翻译工作时,特别提到了从事人名索引工作的副编审刘方清同志。“她身患高血压,还有一只眼睛失明。但为了争取早日完成新版《列宁全集》的翻译工作,她从1975年起几年没有休过假。10多年来,她为60卷的新版《列宁全集》中的30多卷编译了人名索引和小传。”
为了神圣而崇高的事业,编译局的同志们“衣带渐宽终不悔”,“总把明珠细细磨”。
信念,在这里铸就
当马列主义真理在“文革”中被“四人帮”一伙政治骗子歪曲、篡改,当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浊流泛滥时,一些人对马列主义产生了动摇和怀疑。有人甚至断言:马列主义面临着危机。
果真如此吗?
把“经”念歪了,怎能责怪“经”不好?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向编译局的同志提出时,几乎每一位同志都这样理直气壮、异口同声地回答。
曾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进修过的35岁的翻译谭金云指出,有人把社会主义出现的一些失误归咎于马列主义。其实,恰恰相反,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正是因为背离了马列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完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还马列主义以本来面目,走上了一条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在短短1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出马列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列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真理,就应该勇于坚持,同时也要敢于发展。放弃,是对真理的背叛。停滞,是对真理的亵渎。马列主义是真理不是教条,是科学不是神学。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会具有永久不衰的生命力。
马恩室副主任韦建桦认为,坚持马列主义,不等于照抄照搬个别的词句。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这一问题上,曾经参加过二版《列宁全集》编译工作的列斯室副研究员杨祝华有着深切的感受。她说,列宁不仅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而且发展了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从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到他主张“通过租让和借款吸收外国资本”等,都在向世人昭示: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我们不是看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轨迹吗?
历史证明,经历了几度曲折、几番迷惑,人们会倍加珍惜真理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