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昆剧《桃花扇》和石小梅的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3
第8版(副刊)
专栏:

  昆剧《桃花扇》和石小梅的表演
张庚
江苏省昆剧院石小梅同志等来京演出,带来两个戏:《桃花扇》和《白罗衫》,都是明清传奇的原本经过整理而成的。明清传奇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遗产,特别其中有一批堪称世界名剧的,更是我国文学中的瑰宝。
这些名剧从体制等各方面说,都不适于今天舞台的演出,因为它们太长,动辄就有四五十出,全演起来,两个晚上也演不完。再说,它们几乎都是故事松散的,在今天的观众看来,是很不完整统一的。所以,要在今天的舞台上演出,必须经过精心的整理,否则就只好进博物馆,或作为案头欣赏之用。
因此,整理这些作品,使之得以演出,就成了继承戏曲优秀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
《桃花扇》也是这样的名剧之一。这次江苏昆剧院的整理本,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它将长达四十四折的原本压缩成十场,而故事的脉络却很清楚。其中的重要折子,也大致保存了下来,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此剧的人物很多,其中重要的是侯方域和李香君。在整理本中,这两个人物仍是突出的,除此之外,像阮大铖、杨龙友、苏昆生写得都较鲜明,这是难得的。
也还有些不够满足之处,那就是为了压缩时间,有些重要场子也被割爱了,如《骂宴》。这折戏是李香君的重头,去掉了这一块,不仅李香君的人物减色,就是侯方域,相应地也受了影响。这是个生旦并重的戏,二人互相衬托,互相辉映,最后完成了两个人物的形象,更进一步,完成了侯方域的形象;而完成侯方域的形象乃是深刻写出了南明亡国的悲剧中知识分子的一个侧面。
石小梅同志是这个戏中的主角,我想谈谈她的表演艺术。她演侯方域是演得相当好的,她演出了人物的性格,也演出了她自己的风格。
石小梅的戏,我看过不少。从她青年时期一直看她的戏。如《游殿》、《寄子》等。我一直喜爱看她的戏,因为她有自己的风格。这回看了她这两个新戏,觉得她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层台阶,塑造人物有了明显的进步,两个戏中间的两个人物,有了各自不同的鲜明形象。
我在几十年的观剧生活中,觉得戏曲演员的表演有几层台阶:一层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二层是要演出自己的风格;三层是要善于创造多样的人物形象,至少在一生中要创造出几个不同的活生生的形象。石小梅同志作为一个昆剧演员有很好的基本功;在她还是青年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演出风格,即潇洒而有书卷气的表演风格。这使她在舞台上产生一种魅力吸引着观众。这回又看她的戏,明显地感觉到她是在有意识地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了。这一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表演品格。有许多演员一辈子不会创造人物;有的演员只有一个人物形象,演什么戏都是一样;能塑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的只有少数演员,石小梅同志现在已经在这方面开始做出成绩来了。她演侯方域和徐继祖虽同为小生,但无论在演唱上或动作上都有明显不同的节奏。她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
作为演员她还有一个好品质,那就是在表演上感情充沛;其缺点是充沛的感情外化不足,使得观众对她的某些表演还不能一目了然。如《桃花扇》“余韵”一折,侯方域在庙里不肯出来见李香君的一段表演,就外化得不够。外化的功夫就是要找出传达内心感情最佳的外形动作,使观众一目了然。它可以借助服装、化装、道具如水袖、头发、扇子等来帮助,而形成一种准确优美的舞台道白以外的“动作语言”。这样的“语言”是要由导演、演员来设计的,它对于演员,也和文学语言之对于作家一样,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丰富修养,就减弱甚至于失却了表现能力。它是要平时积累和锻炼的。希望小梅同志在这方面加强修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