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海上观“牧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5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海上观“牧渔”
本报记者 吴杰
秋色渐浓时节,我随渔政船数度出海,目睹了辽东半岛南端海域渔民“耕海牧渔”、发展海水养殖生产的繁忙景象。
船蜿蜒穿行于海水养殖区中。一颗颗篮球般大小的浮漂在船两侧的海面上跳动着,条条尼龙绳使它们整齐地排列成行。当地人把这浮漂、尼龙绳和绳上所挂吊笼的组合叫海水养殖台筏。船边一位系着胶布大围裙的当地人告诉我,每条绳上一般挂有一百个可以透水透气的养殖吊笼,每个吊笼又有十二层,人工养殖的扇贝、牡蛎等海产品就栖息在吊笼的不同层次上。
趁船停正明寺港的间歇,我和一艘小渔船上的渔民攀谈了几句。他们刚给海带加完浮漂回来。在气味呛人的柴油发动机旁,一个姓宋的胖小伙粗门大嗓地说:“前几年大伙都愿意搞捕捞,没听人说嘛‘与其辛苦养一年,不如痛快拉一网’。”“没成想这两年越捞越少,把鱼儿子、鱼孙子都打上来了。这大海算是把俺们给治了。”
船行途中,不时可以看见当地渔民摇着小舢板或驾着小马力机动船,穿梭于各个养殖台筏之间。他们有的将手中的吊笼提上放下,进行观察、清理;有的在给尼龙绳增加浮漂,防止日益长大的养殖品不断下坠。船至獐子岛附近,一只小船扔上几笼刚采下的海水养殖品。扇贝竟大如普通饭碗,牡蛎也有拳头大小。我试着拎了一笼,嗬!好重,不吸口气还真难拎动。
和大海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长海县养殖行家薛真福在甲板上介绍:这只是海水养殖的一部分品种,这里综合养殖着贝类、藻类和海珍等许多品种,并且是立体化地利用上中下水层。
“发了海边的,富了摆摊的,穷了上班的。”船行途中有人提起一句顺口溜。的确,这几年有一部分渔民先富起来了。海边渔村中幢幢漂亮小楼似乎就是其注解。“渔民富起来可不容易呵”,人称“老水产”的钱志林指着在浪中颠簸的渔舟说,“海水这么凉了还得干,更甭说其他风险了”。此时,海上正刮着四五级风,我们船上有几个人已经晕船难忍。望着漂摇于海上的轻舟,初上渔船者都增添了更多的感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