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陆军连长的水下功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4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陆军连长的水下功夫
徐殿龙 张玉龙
徐家军是一个陆军连长,却在水下工作了15个春秋。
那年,徐家军从苏北农村来到南京军区某舟桥团特务连当了兵。强壮的体魄,使当时的连长“一见钟情”,选他当了一名潜水员。从此,这位憨厚朴素的农家子弟,就成了一名“陆军中的海军”。
暑夏与寒冬,是不利于潜水员作业的季节。可徐家军把75公斤重的潜水衣往身上一套,硬是在这两个季节里练了一手绝技。夏天作业,就是再热,他也要穿上两层毛线衣,两双毛线袜,没等人下水,内衣全部湿透;冬天作业,他把本来可以戴手套的规定给“否”了,在他的掌心和手背上,留下了累累伤痕。
那是1986年初春,湍流不息的淮河上一座大桥正在紧张施工。工程关键时刻,8号桥墩两口游沉井发生倾斜,如不及时校正,大桥建设将全线停工。为了校正桥墩,必须要在41米的河床深处施放快速水泥混凝土。此时,徐家军二话没说,一头潜入水底。10米、20米、30米,越往下潜,徐家军越发感到身体在缩小,当他触摸到河床时,深度表已定格在41米处,徐家军顿觉周身的血液凝固了,头脑发胀,下身一片潮湿,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强大的水压下小便失禁。在这样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徐家军凭着毅力与信念,准确无误地把倾斜的桥墩全部校正。
长期的潜水生活,徐家军双肩在领盘的磨擦下磨出了血泡。这些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破了再结;由于潜水压力,造成他双耳膜穿孔,听力减弱,使他痛苦不堪。但他仍然默默无闻地从岸上走向水下。1986年9月,在安徽省淮河下游的沫河口,天津至日本的国际同轴电缆被一个船队的铁锚刮断,国际通信被迫中断,情况十分严重。安徽省邮电局局长和总工程师来求援了。当时,徐家军正在参加一个水下工程的施工作业。当接到团长新的“出征”命令时,他告别了熟悉的河床来到了新的河床。
沫河口一带,水急浪大。20年前埋下的电缆,在河床的变化中已很不容易找到刮断电缆的准确部位。为了摸清水下情况,徐家军第一个下了水。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他和另外一名潜水战士一起,终于在河床上将报废电缆取出来,又将新的电缆埋下去。经过半个月的集体攻关,国际电缆开通了!
带着胜利的喜悦,徐家军和他的战友们班师回营,又马不停蹄地转到了蚌埠淮河公路大桥。在灌注4号桥墩混疑土过程中,价值3万元的导管突然断脱,需要立即下水取出,否则在混凝土中凝固,将会导致桥墩和导管的报废。恰在此时他妻子得了肺结核住进医院,不久小孩因患肝炎也住进医院。按理,如果把这些情况向领导说明,这次潜水作业可以不去。但徐家军心里更明白:潜入口径只有1.2米的导管,万一下部浇铸的混凝土塌方,他的战士将会葬身于河底。
为了摸清水况,徐家军第一个下水。他潜入导管下部,凿孔洞,挂钢索。2小时,3小时。第二批,第三批。徐家军和他的战友精诚配合,在水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接力战,终于在第三批作业者手中取出了导管,避免了一场重大的事故发生。这些年,徐家军带领潜水班南征北战,先后在大运河、中运河等水下铺设电缆,在抢修水底破裂的抽管、支援大桥封底工程、抢修凤阳黄泥铺水库闸门、帮助地方公安部门破案等30多项任务中,他都是第一个下水,用无声的语言,给潜水班树起了一根不倒的标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