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芳草萋萋的皮斯卡廖夫墓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芳草萋萋的皮斯卡廖夫墓地
熊伊瑂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战争,请到皮斯卡廖夫墓地去看看。”一位苏联朋友曾这样对我说。
去年我有机会瞻仰了这座位于列宁格勒东北郊的皮斯卡廖夫墓地。那里看不到欧洲墓地常见的十字架,甚至没有坟茔,只见一片片茵茵绿草。在草地的尽头,蓝天之下耸立着一尊6米高的青铜母亲像。然而就在这母亲像前,在这萋萋芳草之下,掩埋着47万具尸骨。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难者,是列宁格勒被围困的900天中死于饥寒交迫的苏联人。
苏联诗人沃尔特·苏斯洛夫写道:
“在半旗的簌簌声中,
孩子们和战士一起安息。
在皮斯卡廖夫墓地没有姓名,
在皮斯卡廖夫墓地只有日期。
……
半座城市倒在这阴湿的土地里。”
是的,在这里安息的几十万列宁格勒人没有留下遗言,甚至没能留下姓名。只是到战后,人们才修整了冢丘,种上了草坪,在每片冢丘立了一块小小的花岗石碑,记录了埋葬的年代。这日期既是对死者的纪念,也是对历史的追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当年9月围困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当时全城的食品储备仅够维持35天,但这座英雄城市却奇迹般地坚持了900天。居民每人每天的全部食品供应只有125克面包,后来就连这点食品也难以保证了。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没有燃料、没有食品、没有药品,列宁格勒人开始大批死亡。
我永远忘不了墓地纪念馆陈列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和从记事本上撕下来的一篇篇日记。11岁的女学生达尼娅漂亮而文静,大眼睛充满着稚气,然而她的日记却记载着本不该属于她的生活:“1941年12月28日热尼娅死了”;“1942年1月25日下午3点奶奶死了”;“1942年5月13日7点30分妈妈死了”;“……廖卡死了”,“……叔叔死了”,“全家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人了”……后来我得知,达尼娅和一批孤儿被疏散到后方,但这颗伤痕累累的童心已无法治愈,两年后,达尼娅也告别了人世。
我朝墓地深处走去,默念着单调的数字:1941,1942,1943……一些草坪上放着鲜花。
列宁格勒人告诉我,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亲人葬在何处。当时,活着的人已无力为亲人送终,政府专门组织了一些人集中掩埋死尸,用炸药炸一个坑,埋下几十人、几百人。
在皮斯卡廖夫墓地的左边有一片小白桦树林,这里安葬着为保卫列宁格勒而牺牲的战士们。列宁格勒人为他们树立了墓碑,上面刻着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他们多是20来岁的青年人,最小的才16岁出头。墓碑一块接一块,望不到尽头。其中有一块刻着一艘军舰和100多人姓名的浮雕,这是基洛夫巡洋舰1942年4月24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据说,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这艘舰上幸存的老水兵和新水兵,以及死者的家属,都会聚集这里,升起当年沾满硝烟的舰旗,悼念死者的英灵。
战争结束已45年了,但来墓地吊唁的人仍络绎不绝。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告诉我,当时列宁格勒家家都有人埋在这里……这时,一对新人走向长明火,在黑色大理石台前献上鲜花并摄影留念。老人说,这是列宁格勒人的传统,新人在举行完婚礼后都要到皮斯卡廖夫墓地来献花……
手捧着象征永恒纪念的橡树枝的青铜母亲像,屹立在墓地的最高处。面对数十万儿女们的尸骨,她的悲痛是无法慰藉的。但她那期待的目光似乎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更希望今天的苏联人能沿着列宁指出的航向勇往直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