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护土保水的卫士——森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森林与生态环境

  护土保水的卫士——森林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阎树文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土资源,“土地是立国之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流失日渐严重。增强水土资源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工作。
我国是一个贫林的国家,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多与水土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统计,现在我国耕地面积约有15亿亩,人均不足1.5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亩),何况这15亿亩耕地中,中产与低产田约占2/3左右。尽管现在我国以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应当看到,我国人口多与土地资源少的矛盾,比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尖锐。
我国的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水资源的总量并不算太少。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60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值的12000立方米相差甚远,每亩耕地占有水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3/4。
水是生命的重要因素,工业离不开水,农业离不开水,人民生活更离不开水。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水不足的现象,日缺水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矛盾还要更加尖锐。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量已超过50多亿吨,其中氮、磷、钾的流失量达4000多万吨,相当于每年平均减少耕地500多万亩。许多实践证明,大力造林种草,增加森林植被,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森林的蓄水保土作用已被科学实验证实。据测算,天然降雨落到森林地带,降雨量的15—30%被茂密的林冠层所截留,其余的50—80%的雨水被林地上死活地被物与森林土壤贮蓄起来,雨后再缓慢地以泉水形式释放出来,调节河川的平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
又据中科院西北水保所观测资料,在降雨量346毫米的情况下,林地上每亩的冲刷量仅为4公斤,草地上为6.2公斤,农耕地上为238公斤,而农闲地上则为450公斤。有被覆物与无被覆物的大不一样。
关于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北京林业大学水保系在山西省汾西县黄土地区,对不同类型的人工林进行了观测,15亩山杨与油松的混交林能吸收58.2吨的水,油松纯林吸收19.06吨的水,刺槐纯林吸收36.2吨的水,灌木林吸收32吨的水;北京林业大学对广西大鸣山不同类型森林贮水量进行研究的资料也表明,每15亩的天然林贮水量达1018吨,天然次生林为1209吨,马尾松与木莲混交林为795.1吨,马尾松纯林为792.8吨,杉木林为720.5吨,而荒草坡只有512.1吨。事实表明,每亩森林至少可以贮蓄20立方米的水,营造5万亩森林,相当于修建一座库容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难怪群众说:“有林泉不干,暴雨不成灾”,“山上没有林,水土保不住;山上栽满林,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对水利工程的蓄水拦泥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河北洋河水库,流域内森林被覆率为42%,从1961—1974年间泥沙淤积156万立方米,不到总库容量(3.53亿立方米)的0.5%。而森林被覆率低的山西省镇子梁水库,从1958—1961年已淤积泥沙1285万立方米,占总库容(3800万立方米)的33.8%,不得不采取“蓄清放洪,空库迎汛”的措施。
可见洪水和泥沙淤积是水利工程的“大敌”,而森林植被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森林还能减轻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害。例如,四川省在50年代,森林被覆率曾在30%以上,那时泥石流发生的县份只有16个;到80年代,森林被覆率下降到13%左右,而发生泥石流的县份增加到100多个。根据1981年陕西省南部的调查资料,森林被覆率为18.5%的代家坝区滑坡达2900多处,而森林被覆率为31.6%的巴山区仅有滑坡360多处,相差8倍之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森林奉献给人类的好处是很多的,希望我们每位公民都能从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出发,积极投入到爱护森林与植树造林活动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