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兵演兵”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5
第8版(副刊)
专栏:

  “兵演兵”的启示
张雨生
旧历年底,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优秀节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赶制成大型舞台艺术片《兵演兵》。过年那几天,连队和机关排着队传递观看,激起的反响很强烈。观看的战士常喊:“倒回去!”还想再看一遍。
这些年,观众对银幕、屏幕、舞台演出的意见不算少。有时,农民埋怨写农民的少,工人埋怨写工人的少,知识分子埋怨写知识分子的少,甚至老人、妇女、儿童都说反映他们的生活少。这些意见不能说全然没有道理。但满足群众的愿望,只靠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还不够,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他们有条件这么做,优势并不逊于别人。尽管水平还不高,但张哥李姐、二弟三妹,自家人娱乐自家人,挑剔不挑剔,都是无所谓的事。人物熟悉,感情真诚,乡风浓郁,土味十足,能给人丰富的艺术享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优良文化总是含有提高的与普及的不同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既包含着专门家的创造,也包含着大众化的创造。专门家的创造,多是提高的,标志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水平;大众化的创造,多是普及的,显示着国家和民族文化基础。没有专门家的创造,文化很难发展;没有大众化的创造,文化很难积累。更重要的是,提高要借助于普及,发展要借助于积累。从文化史中可看出,一个时代,大众化的文化创造形成高潮,积累着厚实的基础,就会推出一批杰出人物,登上那个时代的文化之巅。
我们党领导建设文化事业,自延安时代以来,就坚持两条腿走路,既重视专门家的创造,又重视群众性的创造。两支队伍,各有天地,各擅胜场,相互不可替代。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许多多的专业作家和演员,就是从业余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业余队伍一直在为专业队伍输送人才,造就新生力量。过去是这样的格局,现在是这样的格局,将来恐怕还应坚持这样的格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