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看病贵 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7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看病贵 怎么办?
本报记者 颜建军
最近到医院看一次感冒,药费就花了34元,不禁叫贵。旁边一位病友却说:“你花三五张‘大团结’瞧个感冒有啥稀奇!我一个月号两次脉就得花200来块,上月用磁共振检查腰椎,一次就花了2000元。”一位老太太也凑近插话:“那算什么,反正公费报销!”
沉重的公费医疗
大白菜涨价几分,可能会招来抱怨,而随手扔掉十几元的药品则无所谓,因为是公费。公费医疗这个本来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制度,在许多人眼里成了“大家拿”的制度。一些工厂的医务室,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你拿一包,我也拿一包,不拿白不拿。部分医院门诊还实行“三包”:
一包多。开药如卖货,多多益善。明令制止的“大处方”、“花方”(头疼脚疼一起治)至今流行。个体户看病也可以免掏腰包,只要有兄弟姊妹在国营单位,便“一人享受公费,全家免费吃药”。二包精。检查,仪器越高级越好;开方,药价越贵越好。有的人开口就要进口药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自然,这些“精品”里往往掺杂着人参蜂王浆、花粉精、鹿茸膏等访亲会友的好礼品。三包常来。有的医生看病神速,病人话音未落方已开出,反正吃不好也吃不坏,包你尽快再来。现在流行专家门诊,挂号费三五元,病人多,收入就少不了。有的病人说,好不容易候两小时挨到大夫跟前,两分钟就被推出来了。
这种“三包”无疑造成很大浪费,增加医疗费用开支。据统计,我国公费医疗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财政支出和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的增长速度。1989年全国有2648万人享受公费医疗,国家为此支付了37.99亿元,人均费用达145.8元,如果再加上我国企业每年100多亿的公费医疗费支出,我们就能感受到压在国家和企业身上的财务重荷了。
医院也有难念的经
“看感冒,吓一跳;住医院,揣一万;不怕你是万元户,经不住一回大手术……”这类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尽管水分很大,却也反映了群众对“看病贵”的不满情绪。
“看病贵”完全怨医院也是冤枉。要知道,我国目前年人均卫生经费只有6元多,由于财力有限,各地财政对医院的补贴仅够医院开支的一半,另一半的“缺口”就得靠医院对患者收费弥补,医院的自我维持能力,医务人员的奖金收入都与此密切相关。许多医生就用多开药、多检查等手段,来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无论是公费还是自费患者的开支也就增大了。然而医务人员对看病贵也有比较客观的说法:光说贵,不看看你吃的什么药!螺旋霉素、布洛芬、蛇胆川贝液能不贵吗?换上便宜的土霉素、阿斯匹林、复方甘草合剂你要吗?CT诊断仪、磁共振设备、震波碎石机不也是你们“点菜”要的吗?
现在的医药费比10年前约高出5—10倍。在物价水平逐年提高的社会环境下,在患者普遍享用80年代新特药和先进诊断设备条件下,要医疗费仍旧保持10年前的低水平,显然已不可能。但是,医院应当加强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处方,不能损害患者利益。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新机制,让就医者珍惜公费,不浪费药品,还愿意自费投资于保健福利事业,让医务人员跳出单位利润和个人奖金小圈子,当好社会医疗福利事业把关人。
医疗保险辟新路
现在一些地方已在逐步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经费实行总额控制,定额包干,医院管理,控制了过度开支。个人承担一部分门诊和住院药费、床费,减少了指名要贵重药、拖延住院时间等现象。但自费就医成员多的家庭另有对策:“淹死一人,造福全家”,即一人公费开药,全家“搭车”用药。对这种现象还缺乏有效制度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费用逐渐增大,在公费医疗中职工自费开支的比例也在加大,已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济南市统计局曾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占总数10%的低收入家庭,其人均月生活费收入不足70元,而生活费支出则达66.78元,还得支付年人均医疗费用17.70元,不免要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单位不得不定期给予补助。
一头是在公费制里抠食,一头却感到难以承受,目前公费医疗改革的办法似难两全。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建立社会化的医疗保险基金,用社会整体的财力去对付个人的急症大病。这无疑是另辟蹊径。现在一些单位已在集体集资上作了多种形式的尝试。鞍山市河西区在区属企业试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统筹,每月按人头提取二三元福利基金,交主管单位统管专用。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用同样办法两年筹款18万,同期为职工176例大病拨付16万元。但是,即使这样,对付特重病患者开支的能力还显不足,因为像移植肾、安置心脏起搏器等现代医疗技术应用日广,而费用动辄数万元令个人望而却步,不少患者因家庭和单位一时难以筹齐巨款,只好含泪告别医院,求助于社会捐献,社会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就更显得必要了。
也有一些同志提出建立个人医疗基金的建议,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个人终身累计制”: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核定职工个人每年的医疗费标准,再由单位每年将这笔款拨进职工个人帐上,逐年累计收支,直到本人逝世。其中如果个人因患大病费用超出基金额度,单位可根据福利制度给予一定补助。大多数人青壮年时期是健康的,如果从青年时开始累计储存,到退休时就可以积攒一笔数目可观的医疗费,用于老年多病时的治疗保健。
如果单位实行个人终身累计制,再辅以个人根据自己需要投资参与的社会化医疗保险基金,国家和企业就基本可以在财政额定的计划指导下实行全民医疗保障了,看病贵的难题似可得到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