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港中之港——记天津港中荷商业保税仓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7
第2版(经济)
专栏:

  港中之港
——记天津港中荷商业保税仓库
新华社记者 夏林
1990年夏,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急救室里的病人生命垂危,急需进口的血细胞分离机。当天下午4时,从上海起飞的军用专机降落在中国CBW所在地——天津,两小时后便携带这台刚刚进关的医疗器械翩然返航,为危在旦夕的十几位患者赢得了延续生命的宝贵时间。
“我们这里是一个‘港中之港’”。中方副总经理赵建伟向记者介绍说:“进入保税库区,就可视为踏上境外土地了。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进口货物存储在港口保税库,可按仍在境外对待,暂不纳税。这就为外商提供了方便,能在免交关税的情况下预先把产品寄存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待售。所以,从自由贸易的功能上讲,我们脚下的这4.5万平方米的保税区域,已经等同于香港。”
CBW是英文缩写名词,在国际上特指商业性保税仓库,也可理解为“保证免税的港口特殊区域”,是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港区自由贸易制度。天津CBW,是1989年由天津港务局和荷兰渣华集团投资900万美元共同创办的。
在装有自动喷淋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库区里,记者看到来自世界各处的待售商品:德国的电子器件,英国的纺织助剂,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还有排成方阵的美国通用公司的轿车……这里不啻是个国际展销会。
过去,我国农业部门年年进口农药“禾大壮”,从订货到运抵,周期长达3个月,常常延误农时。现在,从天津CBW进口“禾大壮”,从填写订单到运抵北大荒农场,仅需3天时间。
取道渤海湾的天津港,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向海外距离最短的捷径。然而,只有设立商业性保税仓库的港口,才能承揽豁免关税的第三国货物过境运输业务。为此,这个内陆国家从日本、南朝鲜进口的货物,多年来都不得不绕道远东,在实行自由港区制度的苏联纳霍德卡港登陆,再经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入境。
在天津港CBW的免税过境运输开办之际,蒙古人民共和国经贸部部长专程来到新港集装箱码头,不胜感慨:“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整整等待了20年!”
为了这一天,中国同样也期待已久。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引人瞩目的欧亚大陆桥过境运输,首先从天津港开通了!
利用贯穿大陆的铁道开辟以港口为起端的大陆桥,不仅给贸易国带来方便,也能为过境国增加收入。当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陆桥线刚刚接轨的时候,天津至二连浩特的过境货物已经成功地试运了1年。天津CBW的功能,显然已远远超出人们常识中“仓储”的范畴,这不免令整个中国运输界刮目相看。
营运第一年,他们为国家创造的外汇收入已超过中方投资总额。在中国首都门户采取的这一敞开国门的新举动,为北方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打开了崭新局面。
天津港保税仓库诞生短短两年间,就把原来在香港、新加坡中转的国际贸易货源的10%吸引过来,仅高档服装一项就达448吨。不少外国企业甚至取消了在香港的仓库,把货物转存到天津港来。无怪海外新闻媒介说:“香港在北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