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人往高处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7
第8版(副刊)
专栏:当代共产党员

  人往高处走
李琪
张世秋,40来岁,山东省乳山县午极镇的工办主任。他精明强干,不仅在镇内受到农民兄弟的尊敬,而且在省内的几个城市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今天来的一位有识之士,便是慕名从大城市来请张世秋进城当经理的,客人慷慨宣布:
“只要您到我那个单位去,您的妻子儿女户口统统可以由农村迁到城市,全家农转非。”
多优厚的条件啊!乡亲们都为张世秋高兴:“张家的时运看来要转了!”
“谢谢。”张世秋对客人彬彬有礼:“我还能提个条件吗?我午极镇有万户农民,能否和我同时统统迁到城里?3500人能否全部农转非?”
客人知道张世秋不愿离开农村,寓意深长地一笑:“中国的俗话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是您张世秋……”
山东人向来好客,凡到午极镇来的,张世秋都热情接待。今天他对面前的贵宾更是大方真挚。他告诉对方,自己不能喝酒,为表诚意愿以水代酒,客人喝半两酒,他陪喝半斤水。
中国的酒场,往往是感情的战场,一开始客人就向主人挑战:“您要输了怎么办?”
“您要赢不了我怎么办?”张世秋反攻为守。
“您说吧!”
“我们把您从城里拉到农村来。”
“不明白。”客人摇摇头。
张世秋把镇内的木工机械厂、建筑工程机械厂、电机厂、水泥厂、衬衫厂、针织厂、建筑陶瓷厂发展过程中急需科技人才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然后恳切地告诉对方:
“水往低处流。从科学、技术、知识上讲,我们乡镇企业属于真正的低处。既然水向低处流,我们这几年就设法开了‘引水渠’”,张世秋介绍,这个镇先后和5个大学、6个科技单位的教授、专家订立合同,或请他们直接来镇讲课、传艺、献计,或送青年人到这些单位培养深造。几年的实践证明:“引水渠”是“引财渠”,全镇一年产值上到4000万元,这条“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酒一杯杯落肚,客人的神经逐渐兴奋起来,思绪渐渐往细处发展、延伸。
水一杯杯进胃,主人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酒”后出真言:
“说真的,午极镇需要我,我不能走。午极镇更需要您这样有本事的专家。我不敢请您连家搬来,但希望您挤点时间来帮我们一把,出力大小,午极镇农民都会感谢您的。”
客人感动之下,直截了当地问:“当今许多人向钱看,您留在这里,引水入湖,是不是为了养条大鱼,个人将来多尝点鲜?”
张世秋没有回答。席间镇领导告诉客人,因为张世秋搞企业有贡献,镇里决定给他2000元奖金,可他头一年没接受,第二年不接受,第三年还是拒不接受,镇里只好把给他的奖金存入银行,他为此严肃地对领导说:“你们不该这样做。”
镇领导回答:“按劳付酬,多劳多得,这是我们国家今天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对别人适用,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也适用。”
“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对中国人都合适,对我张世秋难道就不合适?”
好像是血管里的酒精突然发生了作用,客人刚刚咽下第13杯酒,就咚一下把酒杯扣在桌子上,伸出双臂,把张世秋搂到怀里:您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向高处走的人。
刚刚喝完第13杯凉白开的张世秋,双手深情地拍着对方的双肩:“这么说,您愿意帮?”
“我一定来,合着您的脚步走。”
“啊,水往低处流……”
张世秋醉了。
(作者单位:山东乳山县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