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治治无理拖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治治无理拖欠
本报记者 施明慎
最近,记者和一些企业负责人交谈,发现他们都对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表示不满,可是一旦动员他们归还欠款,不少人则推三阻四,斤斤计较,很不情愿,似乎仍然乐意维持这种相互欠债局面。探寻个中奥秘,原来是“拖欠有利”思想在作怪。
应该承认,企业拖欠既有市场疲软,结算不畅,资金紧张等外部原因,又和企业本身法制、信用观念淡薄有关。一般来说,欠债多是因为自己没钱或资金一时周转不灵,才迫不得已背上这个包袱的。但是,目前有些企业拖欠他人货款,并非真的没钱。据中国工商银行对许多户国营工业企业调查,到今年3月末,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了20亿元,其中7000户大中型企业的存款增加22亿元(小企业存款是下降的),增幅达15.92%。一些企业明明有支付能力却不愿意痛痛快快地归还欠款,因为拖欠他人货款比借用银行贷款划得来,既不必缴纳利息又无到期偿还的压力。拖欠的时间越长,使企业越有机会多做“无本买卖”,将来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所以,遇到催款人上门,他们往往是殷勤招待,有求必应,唯有“要钱没门儿”。在有些企业的小算盘上,若是欠人的多,人欠的少,则沾沾自喜;若是欠人的和人欠的数目相等,则不赔不赚;若是欠人的少,人欠的多,则愤愤不平,千方百计地要为自己“找回来一点儿”。一家企业如此,其他企业亦然。“拖欠有利”的恶效应就像迷幻剂一样,人人都知道它有害,却忍不住要沾沾其中的便宜。结果企业之间的信用丧失了,经济秩序混乱了,人欠、欠人的债务链越拉越长。
以往清理“三角债”,多采用的是银行发放启动贷款的做法,尽管付出了不少人力和资金,但是前清后欠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不合理拖欠的数额还在上升。对此,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在深化改革、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解决导致拖欠深层次原因的同时,必须下决心治治无理拖欠者,扭转“拖欠有利”的不正常局面。
要治无理拖欠者,不妨从三方面入手:
一、加快法制建设。制定债务法,对赖帐、故意拖欠者要有严厉的惩治规定和损失赔偿规定,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实行舆论监督。利用传播媒介定期公布拖欠大户的名单,使长期无理占用他人资金谋取小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社会的谴责,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和信用观念。
三、运用信贷杠杆。银行要严肃结算纪律,大力推行票据承兑业务,引导商业信用正常发展。对无理拖欠者要收取滞纳金,罚金须高于银行利息,且不许进入成本。对拖欠严重的企业实行信贷从严的政策;对积极清欠、不随意占用他人资金的企业,银行在信贷、利率、结算等方面给予优惠。
这样可以让拖欠不再有利,企业之间违约、不按期支付货款的状况就会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