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重要的是机制——首钢镇江船舶公司建造我国第一艘三千吨级自航自卸煤船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

  重要的是机制
——首钢镇江船舶公司建造我国第一艘三千吨级自航自卸煤船纪事
本报记者 江世杰
摔碎香槟,砍断缆绳,欢呼声中,披红挂彩的“华宁一号”——我国第一艘3000吨级自航自卸煤船,5月8日在首钢镇江船舶工业公司谏壁船厂胜利下水。
参加下水典礼的许多来宾大发感慨:没想到这么个小厂能在招标中一举夺标,更没想到这艘船会造得这么快、这么好!
后挤进去的选手夺了冠军
1988年7月,镇江市的亏损企业谏壁船厂,随镇江船舶工业公司一起并入首钢。职工脸上的笑意尚未消失,从原渠道能得到的造船任务被掐掉了,用国拨价能买到的原材料也没有了,而首钢给予他们的只是一个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都很强的政策——首钢承包制。
1989年4月,谏壁船厂意外地获得一个信息:国家重大基建项目华能南京电厂第一期工程,要建造3000吨自航自卸煤船和70米囤船各两艘。厂领导马上喜滋滋地赶往南京探询,得到的回答却令人扫兴:此次招标采用邀请方式,被邀请的船厂中并没有他们,原因是“厂太小”。
本来嘛,谏壁船厂才有职工600多人,最大船台承重力仅1600吨,造这样的船承担得了吗?经过多次费嘴磨牙,才勉强被允许参加投标,买到了招标文件、图纸。
谏壁船厂为投标而组织的专门班子夜以继日地展开工作:消化图纸,详细核价,起草包括六七种文件的投标书,等等。
造价高低是能否中标的首要因素。谏壁船厂志在夺标,采取了“保本微利低报价”的策略。而原材料和机电设备占了全船造价的70%,必须把它们的单价都弄准确。为了做到“价比三家”,他们不满足翻阅产品目录,而是想方设法详细询价,20来天竟然打了几百个长途电话。
船用机电设备需要有关厂家协作配套,能否及时交货制约着交船时间。首钢镇江船舶公司经理和谏壁船厂厂长一起,对协作厂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并签订协议,然后将协议作为附件与投标书一起递交。尔后,招标方来镇江实地考察,又领着他们到协作厂家察看、座谈……就这样,最初连“预备队员”都不是的谏壁船厂,硬挤进去与“正式队员”较量,不仅通过了标书评审和现场答辩,而且得分第一,评价最高,终于战胜所有对手一举夺标。
“伟大灵魂”再现扬子江畔
4年多以前,首钢安装公司300多名职工,用7个月零20天的时间,完成了外国人估计至少得用15个月才能干完的比利时赛兰钢厂拆迁任务。当地报纸报道时惊叹:“中国工人工作得如此神速,实为罕见,不知被注入了什么伟大的灵魂!”
事实正是这样!谏壁船厂全体职工仅以9个多月时间,就建造成3000吨自航自卸煤船,把“伟大的灵魂”再现于扬子江畔。
因为厂小厂穷,船台上没有工棚。冬季,江风如刀割脸,最冷时劳保鞋会被冻在脚手架上。夏天,头上有骄阳喷火,眼前有焊枪吐焰,汗水从帆布工作服渗出掉在滚热的钢板上,很快就结下一团碱斑。梅雨时节一连数天下个不停,为抢工期只能冒雨干,焊枪上的感应电流麻得手臂发酸……对于这样的作业环境,职工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说:首钢公司给了我们厂“自我滚动,自我发展”的政策,我们今天吃苦是为了明天更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