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重读《羊脂球》激起的愤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9
第8版(副刊)
专栏:

  重读《羊脂球》激起的愤怒
高扬
人老了,不知怎么,有时候容易激动。通过文字和影视形象,我看到、听到为人民、为革命、为公谊、为理想而英勇斗争或慷慨赴死的人和事常常会激动起来,以至要流泪。最近整理存书,翻出了李青崖译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读了其中的《羊脂球》,就又愤愤然,足有半个钟头不能平静。
《羊脂球》我从前是读过的。1959年冬,我在中央工业工作部被当做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斗,停职反省,无聊中读了部图书馆收藏的赵景琛译的《莫泊桑小说集》,对《羊脂球》的故事印象很深。这一回重读,使我从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想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种种事态,愤世忌邪之情,不能自己。
《羊脂球》故事的梗概是:1870年普法两国开战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战败被俘,普军占领了卢昂市。那里一个贵族和两个资本家三对夫妇,两个修女,一个爱国民主派和一个诨名叫“羊脂球”的胖妓女,经过普军总司令的批准,共同乘长途马车到仍为法军驻守的哈佛尔去。走到某小镇,遭普军营长留难,要“羊脂球”陪宿被拒绝了;晚间,同行的爱国民主派偷偷约“羊脂球”共宿,也被拒绝了,说是敌人近在隔壁,她不能做这种事。在遭留难的五天中,除了那个爱国民主派,其余的人,包括修女,花言巧语,引经据典,劝诱“羊脂球”去伺候那个普国卑劣的军官。第五天,“羊脂球”被说服,照办了。第六天,这一伙逃难者出发去目的地。大家都准备了路上吃的东西,唯独“羊脂球”因普军营长纠缠,匆忙起床,没有这种准备。在旅途的前半段,即从卢昂出发的时候,天下大雪,又道路崎岖,该进午餐了,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家挨着饿,毫无办法。这时候,“羊脂球”拿出她带的足够自己吃三天的丰盛酒食,让大家吃喝个精光,因此她换来了同车人有限度的亲近。但是,在最后这段旅程,除了那位爱国者,大家对“羊脂球”都躲避着好像靠近了会弄脏自己的身体,眼看着她挨饿,没有人和她分餐。那个爱国民主派愤怒了,“羊脂球”则从愤怒转成悲哀。小说的结尾写道:爱国民主派不停地打口哨吹奏《马赛曲》。“‘羊脂球’始终哭着,并且不时还有一声没有被她忍住的呜咽,在两折歌词的间歇中间,在黑暗世界里传出来。”
“羊脂球”所乘那辆长途马车中的众生相,是一百多年前法国社会的缩影,是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丑恶灵魂的大暴露。他们平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法国人民作威作福,逃难中具有自尊心和爱国心的同胞给他们以慷慨的帮助,他们不但不思感恩,还继续污辱之和损害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来自欧洲、散布到全世界的贵族、资产阶级的后裔及其政治代表们,是否有了人类的良心呢?看起来好像他们进步了一些,文明了一些,他们以救世主自居,正在向第三世界人民宣传所谓自由、民主和人权,似乎这是他们的“专利”。然而活生生的事实证明,本性难移,他们继承了其先辈狂妄的优越感和可耻的自私心,不但侮辱损害自己贫困的同胞,还企图统治全世界,不断把别国人民踩在脚下;同时其代言人却又大谈什么人道主义和人类之爱。他们爱人类的什么呢?说穿了,他们爱的是别国能给他们提供茂盛的财源,做的是剥夺别国人民的天然权利,用以保证自己的安富尊荣与逃脱周期性的经济灾难。
如像我国过去与现在有些人赌咒发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样,基督教世界也有“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论调。据此,那里的所谓思想家就造作种种理论为其统治者、高贵者贪婪横暴的行为辩护,一些自以为是“上帝的选民”们则在20世纪举着新的“圣经”和新的“利剑”,作着阴阳脸,公然理直气壮地向世界的所有角落发号施令。
回顾一百多年来西方没落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在其本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所作所为,备受侵凌和歧视的中国人难道还不应该醒悟起来吗?我希望仍然天真、轻信和自以为是的同胞能够读一读“羊脂球”的故事,并且真正睁开眼睛看一看当今的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