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次没有结果的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0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一次没有结果的会议
本报记者 姚立
欧共体—非加太国家联合部长理事会第16届会议7日在布鲁塞尔闭幕了。在两天的会议中,以欧共体为一方,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69国为另一方,讨论了第四个《洛美协定》的核准程序、双方的贸易合作以及非加太国家所欠欧共体的债务等问题。由于双方立场不同,会议未能取得进展。非加太国家的部长们不得不“空手而归”。
第四个《洛美协定》是1989年12月正式签字的。按规定,协定经2/3的非加太国家和欧共体全体成员国批准后,方能正式生效。然而,16个月来,由于部分非加太国家,特别是欧共体大部成员国批准协定缓慢,协定的全面实施一拖再拖。先是从去年3月1日推至今年3月1日,后又改到7月1日。此次会议开始前,非加太47个国家完成了核准工作,达到了协定生效所需的2/3。但欧共体方面却仍只有法、德两国批准了协定,这就使协定能否从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成为问题。对此,非加太国家在会上表现了很大的不安。本届会议主席、卢旺达计划部长吉拉巴特瓦尔以全体非加太国名义向会议发出“庄严呼吁”,希望与会各国尽一切努力,使第四个《洛美协定》至迟在7月1日前得以实施。
非加太国家对欧共体的食糖出口是会议的另一议题。由于国际糖价下跌,欧共体从非加太国家进口的糖价也随之下降,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有鉴于此,非加太国家在会上要求欧共体提供3000万欧洲货币单位的补偿,但遭到欧共体的拒绝。
债务问题是非加太与会部长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致使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非洲国家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日趋严重的债务问题又加剧了这种困境。因此,非加太国家在会上普遍要求欧共体减免债务,使他们能够真正地走上发展道路,而欧共体以不符合有关债务问题的国际规定为由予以拒绝。
此间舆论指出,非加太国家和欧共体间的“不平等正在不断扩大”,而欧共体对此表现出一种几乎是“无动于衷”的态度,认为给非洲国家提供的一些紧急援助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在此种情况下,非加太国家能否依靠欧共体的“互助”已成为“疑问”。
应该看到,《洛美协定》自1975年签署以来,对推动非加太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欧共体也从中获得了好处,既保证了原料来源,又扩大了贸易市场。16年来,参加《洛美协定》的非加太国家从最初的46个增至目前的69个,正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欢迎这种合作方式的。在当前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协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不无推动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会议未能获得进展不能不令人遗憾。             (本报布鲁塞尔5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