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当他们踏入社会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0
第7版(国际)
专栏:各国青年

  当他们踏入社会时
本报记者 张启华
根据一份最新的统计数字,在法国二百六十万的失业大军中,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人竟占了百分之十八点六,因此,法国政府、社会以及许多家长都承认:今天的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面临着新的困境,相当一部分人一出校门就不得不为自己的就业、住房、生活待遇等问题伤透脑筋。
一些青年人居无定处,业无着落,疲于奔命。一位名叫巴提克·费赫拉的青年在给报社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每天都为寻找一份工作而奔跑,真像掉进一个无底洞,无法摆脱。”据说,当经济增长率不过百分之三时,是很难扩大工作岗位的。随着西方经济衰退、企业兼并和技术进步,一些企业大量裁员,这使青年人求职更为困难。
在法国,出了校门不愁失业或在校时就被企业相中的人也是有的,不过,这些人一般出于有数的几家名牌大学。青年人谁不想获取一张好文凭,找个理想的差事干?但真正既能付起昂贵的学费,又能在群雄逐鹿中取胜,挤进那为数甚少的高等学府的人又有多少呢?年轻人为生存而进行的激烈竞争甚至从中学阶段就已开始了。记者认识的一位有志于从事与中文有关的导游或商业工作的高中女生,就利用春假,专程从二百多公里外的南方来到巴黎找朋友学中文。
据报道,在现实面前,年轻人步入社会的心态十分矛盾。他们在“忧虑、观望、等待中”做出不同选择。有些青年敢于面对严峻的现实,以社会一员去承担责任。左拉是一名出身于工人家庭的青年,他说自己“没受过专业训练,只能做些零活,为了社会、个人前途和家庭,愿意做出一切努力。”他积极参加有关青年问题的讨论,和工人们站在一起,为“提高工资”、“缩减军费”、“增加教育费用”而奔走。
有的青年因家境贫困过早地踏入社会,在失业的状况下,畏难、悲观,随波逐流,甚至染上吸毒恶习,进行盗窃等犯罪活动。前不久,巴黎郊区某地就发生过中学生打砸抢商店的事件,引起社会极大震动。
有越来越多的青年需要家庭的保护。一般地说,西方国家的青年都有自立的习惯,过十八岁后就不再依靠父母抚养。但这种情况,近些年在法国有所变化。据统计,目前有百分之五十三的二十至二十四岁的青年与父母同住,而一九八二年时仅为百分之四十五。原因不是他们不想自立,而是经济上无法自立。他们付不起暴涨的房租,需要一座“免费旅馆”。可与父母接触多了,代沟问题又有所增加。诸如爱情、前途、衣着、嗜好等方面受到家长干涉时,他们就抱怨家长们不理解自己。有时也闹别扭离家几天,但在混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又回到父母身边。
在这里,青年人感到生活选择不容易,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创造条件,为未来“筑路”,争取能平安地进入成人世界。人们说,对于当今的法国年轻人,生活已不是一条“平静的长河”,忧虑将伴他们走向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