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寸土必争——枣庄市开发管理土地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寸土必争
——枣庄市开发管理土地纪实
本报记者 宋学春
鲁南枣庄人珍惜土地的劲头很动人。
台儿庄区孙楼村。150多亩连片场地,解放以来,一直是每年仅作半月打麦用,平时闲着。如今已耕好耙平,肥沃的泥土散发出一股清香味,农民们打算种既不耽误作场用又能有好收成的农作物,使场地不再成为“永久牌”。
市中区民主村。村民们正在闲置15年的500多亩旧村基上大干,平整的、捡石子的、耕地的,人欢马叫,机声隆隆。一农户承包了60亩,决心搞成吨粮田。
山亭区棠梨村青石山上,人们用炸药轰开了树不活草不旺的青石坡,垒成方方大坑。又从2000多米远的闲土岭上运土,硬是造出半米土厚的600多亩耕地。同女儿一起平地的连士国老汉眉飞色舞地说:“我这新增的1.2亩地,不光是我这辈子的饭碗,也是子孙后代的福气。”
在枣庄市的山区、平原,处处可见沟坡旁边、河堤两侧被精心耕作;许多村庄已迁居山坡,腾出好地耕种;一些被废弃的旧窑、塌陷的煤井被利用和复垦;被称为“吞土猛虎”的砖窑都正在向煤矸石转产。据统计,从1987年至1990年,连续4年建设用地实际占用比省政府下达计划指标节约4615亩,开发复垦耕地49462亩。全市出现了耕地稳中有增,“源”大于“流”的喜人局面。
这种局面如何出现的?
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张长安说:“主要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把土地管理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视同仁,有一票否决权,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再就是我们结合《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向枣庄人民讲清土地缩减的惊人状况,唤起人们的危机感”。1949年,枣庄市耕地面积371.99万亩,人均2.67亩。从此,人口每年以4.22万的速度增长,土地以2.5万亩的速度减少,至1989年人均只剩下0.93亩耕地。这样下去,预计到2040年人均仅剩下0.36亩,形势逼人。
枣庄市政府明文规定:对旧村址、工矿废弃地、山坡劣地等,“谁开发谁受益,3至5年不纳农业税”。对项目建设用地,由市、区、乡镇分级统一严格管理。尤其是对问题突出的农房建设,实行了“五统一、七不批”,其中有统一审查建房条件及用地类型,统一测量宅基地面积和不满婚龄的不批,超计划生育的不批,当年不建的不批。全市已有1000多个村建房不再用耕地,有42个村举村迁居山坡,节省耕地近2万亩。另外,全市农村基本都实行了宅基地有偿使用,共清退宅基地3300多处,面积4400亩。据推测,农民建房5至7年不再占用耕地。
枣庄人醒悟了,枣庄人给予人类赖依生存的土地以高度的重视。兰城乡两位五保老人,看到乡里建厂占了耕地,专程跑到市土管局找领导,心疼地说:“我们没儿没女,可也得为后人着想啊,你们去管管吧!”北庄乡巨山村原土地管理小组长,违法占地,被群众举报,受到撤职、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副市长汪纪戎告诉记者:“如今,枣庄市的干部群众都对土地越来越少的严峻状况,产生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要珍惜、保护、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要寸土必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