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虎将的智慧——回忆吴忠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1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虎将的智慧
——回忆吴忠同志
陈勇进
吴忠,四川苍溪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那时,他才14岁。他71年生命的历程中,竟在军队里奋斗了57年。
吴忠入伍后,历任排长、游击队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身经百战,是一员名副其实的虎将。虎将,勇猛之谓也。
去年2月26日,吴忠同志在海南岛逝世,现在已有1年多了。在广州时,他曾两次打电话,约我到南方看看。他说我不要老在北京,广东也有得文章可写嘛!我后悔,没有应约相见,就与他永别了。
作为一个前线记者,我曾随吴忠的部队打过好多仗。使我记得最牢的,除他指挥战争的勇猛外,是他的智慧。
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和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我随刘邓大军参加的10个战役中,有7个战役在杨勇将军的部队里。吴忠是杨勇所部的一个指挥员,不少战役,他的部队都担任主攻。因此,我就常到他的部队里,彼此都很熟悉。
我第一次和吴忠相识,是1945年8月间,对日伪军的一次长途奔袭。这次奔袭,是从百里外的解放区,快速移到郓城县北的潘溪渡镇。这个镇子,离日伪据点只有1里路。我随吴忠的部队隐蔽在这里。吴忠对我说:这次远距离奔袭,表面上是攻克刁孟庄据点,实际上是歼灭郓城来援的日伪军。这样,虽然走路多,但歼灭敌人有把握。
果然,郓城的日伪军来援了。时间正是吴忠估计的上午,1000多人浩浩荡荡。待敌人进入包围圈时,一阵喊杀,吴忠率部队冲上去紧紧地把敌人包围了。只有半个钟头,战斗结束,歼敌130人,缴获了两挺机枪和70支步枪。这个胜利的日子,正值中秋佳节,夜晚,吴忠约我把酒祝捷。我说打得漂亮,取得这样的胜利,却没伤亡一个人,吴忠笑了。
没几天,吴忠率部围歼南旺县重镇开河的日伪军。开河这个大据点,四周被水围着,强攻要伤亡很多人。此刻,吴忠为争取开河日伪军放下武器,要我写劝降信。我说围了两天,敌人都没投降,写信顶用吗?吴忠说打仗也不能单用刀枪,攻心为上嘛!我就按吴忠的意思,给日伪的头目写信,劝他们不要与人民为敌,日军已经投降,出路只有放下武器,八路军将保证他们的安全等等。这信被当地的群众送到据点里,没想到,据点里的头头,果然开门迎接我们了。吴忠说,幸亏写了劝降信,强攻会伤很多人哪!我说吴忠对敌人心理的理解准确。吴忠说,整个日军都投降了,这些日伪军也知道,他们末日已经来临,我们劝降是能够奏效的。吴忠说着又笑了。
吴忠所在部队的成长,真是快啊!我初到他们部队时,从县大队升级为野战军不久,部队的装备很差,有几门迫击小炮,重机枪也很少,只能巧妙地袭击敌人或攻打小的据点。到1945年的冬天,吴忠所指挥的五十八团,已成为七纵队的主力了。这年的12月,他们连克郓城、巨野、嘉祥、济宁4城。此次战役的胜利,受到党中央的表扬。在强攻这些地方时,吴忠的部队,都在主攻方面,成为攻坚的主力。
1946年8月,刘邓大军进行陇海战役时,我有幸到杨勇率领的七纵队,陇海战役的主攻部队就有五十八团。8月17日吴忠部担任围歼蒋军一八一师的主力。吴忠喊我:走哇老陈,到前沿阵地看看。主攻的营连排干部随其后,去吕庄的东北角侦察。吴忠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问道:你们看敌人阵地上怎样?一位同志回答:有几个敌人在活动。吴忠说:看到敌人活动,就说明那里的鹿砦稀薄。鹿砦稀薄的地方,就利于我们突破。吴忠往蒋军阵地上看了一会儿,又问大家看得怎样?一位同志回答:两个敌人正在送饭。吴忠说:敌人往这里送饭,说明正在那里修工事,这点要特别注意。此刻,蒋军向吴忠观察处打枪,一位同志负伤了。吴忠叫大家镇静,说我们如果不了解敌人,又怎么战胜敌人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正是由于吴忠的阵地侦察,他们的部队准确无误地突破了蒋军阵地,一八一师迅速地被歼灭了。
此时,吴忠又通知干部集合,看一八一师修的工事,他叫我也去看看。阵地上的尸体横躺着,散发出难闻的臭气。我捂着鼻子随着吴忠一个工事一个工事地看。他观察蒋军的工事是那样仔细。吴忠问我收获怎样?没等我回答,他就说:我们的收获大大的。这次国民党军为我们装备了不少武器,我们也向敌人学习了不少东西。我随吴忠作战,几次看到他战前阵地侦察,战后又详细地察看敌人的阵地,实际上,战场成了吴忠带兵的课堂。
刘邓大军进行巨野战役时,战场上双方兵力的对比,蒋军是30万人,刘邓部队是5万多人。国民党的王牌新五军、整编十一师都围上来了。刘邓决定进行巨野战役的目的,是有意叫自己的部队,打打蒋军的美械化部队。刘邓把这次战役叫作“摸摸老虎屁股”。战役的部署是,陈再道率二纵队在龙堌集阻击新五军,杨勇率七纵队在张缝集歼灭整编十一师的一部。吴忠率五十八团担任突击。在战斗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吴忠率领主力连队和一部分兄弟部队,突进张缝集敌人的心脏,夺回了三个院落。蒋军把突破口堵死了,外面的联系中断了。吴忠意识到,孤军深入敌人腹心,坚持守着这三座院落的重要意义。
蒋军的炮火是很激烈的,房屋有被打平的危险。对付这样激烈的炮火,是在工事里再修工事,在屋里挖战壕。吴忠亲自带头挖工事,黎明前工事挖好了。
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一次一次地被打退。为了节约子弹,吴忠命令,敌人不到近处不开枪,做到弹无虚发。我军阵地上的战士子弹太少了,吴忠下令机枪掩护,摘取敌人尸体上的枪支子弹。大部分指战员都负伤了,吴忠虽然多处负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我军再次冲进张缝集,和吴忠部里外夹攻,才歼灭了蒋军十一师的一个团。巨野战役结束了。我在杨勇所部听到一支歌子:
歌声响遍了四方,
张缝集的英雄记在人心上。
一唱英雄吴忠团长,
坚守每寸阵地不退让,
英勇顽强谁也比不上。
巨野战役中,吴忠起了重要作用。他被授予英雄称号,晋升为二十旅副旅长。
1947年春,豫北战役时,我又到吴忠所在的部队。吴忠两次建议我找几位台湾兵谈谈。他说这些战士,有文化,进步可快啦!台湾兵多是1947年1月间巨(野)金(乡)鱼(台)战役时被解放的。那次战役,歼灭蒋介石从台湾调来的一四○旅。吴忠率部打了突击,一四○旅旅长谢懋权率部放下武器。之后,吴忠对台湾籍战士特别关心,动员指战员们,要像亲兄弟一样爱护台湾战士。果然如此,在我访问的许多台籍战士中,都说首长对他们太关心了。黄景春说,行军时班长怕我们累,叫少背东西,累活都是老战士干。没几天,黄景春就学着老战士给房东打水、扫院子。我问黄景春解放军的生活苦不苦?他说什么苦事首长都带头。打仗时,首长怕我们危险,叫我们在后面。首长不怕,我们就不怕了。特别是知道了打仗是为解放全国人民,打仗就更勇敢了。
一场战斗的胜利,没有指挥员亲临前线的指挥,是难以想象的。我随吴忠部队作战采访,几乎是每次都看到吴忠那样果敢地带领指战员冲锋,他甚至和机枪手一块打机枪,在巨野战役中,在巨金鱼战役中,在豫北战役中都是这样。1980年春,记者华山同志来北京开会时,问我认识吴忠吗?我说非常熟悉。华山说他很佩服吴忠,这位高级将领在广西边境作战中,竟亲自带上部队打穿插。打穿插时,吴忠和战士坐在一辆卡车上,他扛着冲锋枪爬过高山密林,向敌人的窝子里冲,真是无攻不克啊!这时吴忠已经60岁,头发都斑白了。
吴忠是个地道的战将,但他也有过错误和失利。能正确对待错误和失利,也是共产党人智慧的表现啊!
陇海战役时,杨勇所部顺利地打下了砀山城,毙俘蒋军5000多人。正当我们为胜利而高兴的时候,邓小平政委突然来到前线,召集团以上干部讲话,严厉地批评部队,其中有吴忠的五十八团,说他们损坏不少群众的东西。邓小平政委说:你们解放了砀山,俘虏几千人,缴获的武器也不少,但必须指出,你们违犯了群众纪律。你们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不是为了解放砀山人民吗?不是为人民而战吗?为什么又这样损害群众的利益呢?你们要认真地赔偿群众的损失。当时人们都感到震惊。打了胜仗,犯了错误。吴忠回到部队,认真地赔偿了群众的损失,把每家的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就迅速追击敌人去了。在以后的战役中,我经常注意他们部队的纪律。定陶战役时,我在吴忠所部阵地上看到的,真是秋毫无犯,连工事旁边成熟的石榴、梨子,竟没有一个人去摘,那累累的红枣,也没人动。我暗自称赞,部队好哇,改正错误快,才是英雄的本色。而吴忠深切地理解,部队打了胜仗,就容易骄傲,骄傲了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违犯群众纪律,忽视群众关系。
1948年1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活动。身为二十旅旅长的吴忠,率部在豫皖边的包信集和蒋军十一师相遇,五十九团的后卫营遭重大伤亡。对吴忠来说,这是失败。吴忠立即召集干部总结失利的教训,并亲自向刘伯承司令员写检讨报告。刘伯承回信给吴忠说:斗志和斗法(战术)是用兵的把柄,要善于贯彻运用之……斗法是建立在斗志之上的东西,军队无斗志,是自己宣布了死刑……敌整编十一师在包信集夜战之怕我,惜未乘其怕而痛击之,可作为教训,可作为教训!吴忠的智慧,是把上级的批评,向指战员公布,叫大家讨论,想办法纠正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