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建筑避雷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建筑避雷奇迹
人们在游览中国名胜古迹时,不免为有些古建筑千年不遭雷击而惊叹不已。多少年来它一直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终于将这一神秘的面纱慢慢揭示。
有人认为中国古建筑本身就装有避雷针,而且我国古书《淮南子》、《左传》、《谷梁传》中也有关于避雷针的详细记载。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古殿、古亭、古阁、古塔中,由正吻、宝珠、宝顶等接受雷电后,电流便通过雷公柱、太平梁传到老沿柱或沿柱、角梁角柱等引入地下。在这里,雷公柱、沿柱角梁等充作了雷电引下线。
第二种理论认为古建筑避雷与现代离子防雷一致,即古建筑顶上的金属装饰品就相当于离子防雷装置。
最具说服力的要数绝缘避雷说。研究者认为,中国古建筑可能是通过绝缘避雷与自然消雷相结合的一种绝妙新术。考古学家分别从建筑材料、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建筑材料和结构而言,我国古建筑不外乎纯金属建筑物(如武当山金顶、五台山铜殿、铜塔),以砖石为主和以木材为主的三种类型。台基使用的主料为砖石,灰浆由白灰、糯米、白矾等合成,地下则铺有厚达一尺的焦炭;墙体主料为木材、砖石、灰浆、白灰、桐油制的油灰,以及麻、油漆等。所有这些材料,无不具有极好的防潮防腐性能,因而不论是地基,还是墙体、屋顶,不难发现整个建筑犹如一个良好的绝缘体。再看看地理环境,从绝缘避雷的角度看,古建筑大都选址于居高面南、前临溪谷、大海或低地,后有丘陵、大山或高地。由于可享受阳光的照射,不断获得清新爽快的风吹,故可使建筑物免受潮气的侵袭,永保清凉干燥状态。另外,三面环山也是防雷佳境,据研究,环山形地带90%以上的雷电均可被大山、树木等自然消除,因而具有极强的消雷能力。总之,中国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地将建筑、环境与生态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世界上杰出的绝缘避雷的奇迹。
             (1991年第2期《知识窗》吴继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