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改进图书发行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改进图书发行工作
王华兴 陈新
随着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发行量也相应增大。1989年,全国约有58.6亿册(张)图、书和18.4亿册杂志上市。1990年上市图书和杂志总数与1989年大体持平。对外发行工作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目前,已有100余家出版社、杂志社与其它国家和地区200多家出版商签订了1000多项图书出口合同。图书发行工作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有待解决。
现在书出多了,却常常出现买书难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一是新华书店凭征订目录订书心中无数,一二百个字的目录很难反映书的全貌和质量,往往造成该多订的订少了,该少订的又订多了。如《彭德怀自述》一书首次订数仅7万册,后来再版4次,销售210万册,相差30倍。二是有的出版领导部门对新华书店考核只有经济效益指标,没有社会效益指标,因而书店进货时考虑经济效益,造成品种配额不合理。全国各书店承包额虽然逐年增高,但其中83%是靠学生课本、年画和挂历完成的,正常图书只占其总营业额的17%;而这17%当中又多属少儿读物,广大读者需要的其它图书得不到满足。三是新华书店有些订购员经验少,该订的书没有订。以全国最大的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为例,1989年全国生产7.5万多种图书,而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仅购进1万多种,其它书店就可想而知了。
农村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图书市场。1989年,进入农村市场的图书不到3000种,仅占当年图书品种总量的4%。有些农民反映,书店只在每年春节前半个月来到农村卖卖年画、历书等,热闹一阵便收摊子走人,农民平时有钱想买书买不到,而集市上倒时不时地发现有个体书贩出售农民并不感兴趣的算命看相的书和袒胸露肚的美人画。
全国各地县以下大多没有专门书店,只在供销社门市的一个角落设一个书刊供销点,由于经营图书利薄,多不愿意经营,据统计,1985年至1989年各地农村图书销售点撤销了9684个。
个体图书市场的出现,是图书发行工作改革的产物,它对沟通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活跃图书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个体图书市场的问题也较突出,“黄”书和格调低下的书90%以上是由这个渠道流入社会的。两次集中“扫黄”,在个体图书市场发现并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明令查禁收缴的《从面相看女性》等正式出版物200余种,《少男少女试婚录》等非法出版物180余种,上千万册。这些凶杀、淫秽书刊,通过全国2000多个所谓个体图书批发“大王”,分售到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个体书摊。
一些不法书商有自己的联络点。全国集中“扫黄”期间,他们便转入地下活动。不久前笔者在北京火车站地铁站口、郑州火车站、石家庄广安农贸市场都曾遇到不法书贩偷卖坏书刊时,还以出租汽车票和住宿发票供买者“报销”使用。
为了弥补出版管理部门的人员不足,加强图书市场的管理,国务院责成工商管理、公安部门配合出版管理部门,共同承担查禁非法出版物的任务。三个部门齐抓共管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还有漏洞。有些环节,三家都管又都管不了。出版管理部门只管查禁,无权吊销执照;工商管理部门有权吊销执照,但对图书市场不甚了了;公安部门则因人员、经费和业务所限,无力顾及具体发行问题;各地联合办公的“扫黄办”,工作时紧时松,于是不法书商便有机可乘。
为了把图书发行工作搞好,读者建议:一、千方百计搞活发行,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等国营主渠道的发行作用,要尽快改变凭书目订书的弊端,逐步实现看样订书。二、对个体、集体书商要重新登记,坚决取缔不法书商的经营执照,不断打击制“黄”贩“黄”分子。三、对农村图书市场应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级新华书店送书下乡,鼓励个体书商开发农村图书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