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选拔干部的新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选拔干部的新尝试
高严
1988年底以来,我们省在坚持和继承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基础上,部分地试行了考察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四次公开选拔38名副地厅级领导干部。两年来,上下反映都不错。
实行考察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先要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按照党的干部标准确定选拔目标,提出对拟选拔干部的基本要求;向社会公开,依靠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举贤,同时鼓励毛遂自荐,然后进行笔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待省委常委会讨论后,再按法律程序正式任命。这种作法的特点是引入考试的手段,并把考试与考察有机结合起来。但这种考试并不像学生考试那样。第一,着重考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内容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测试综合;第二,明确这种考试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不同。我们只是把考试作为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于干部的考察,特别是考察干部的政绩如何。如果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差,工作实绩不突出,即使分数再高,也不会被选拔。由于考试与考察融为一体,从而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干部标准的全面要求。从实际效果看,被选出的干部不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政绩突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是过得硬的。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办法选拔干部有以下好处:
一,体现了“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做到了依靠群众选贤任能。把选拔干部的目的和意义、条件、标准、程序、步骤、对象和结果全部公开。无论是领导机关的干部,还是基层的干部,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在同一起点上参加竞争。由于广泛深入地走了群众路线,打破了干部工作神秘化,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省四次选拔出38名副地厅级领导干部,就是从450名应选者中选出来的。这种做法,有效地防止了某些领导者凭个人好恶、亲疏关系取人,也防止了某些人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领导职位。在选出来的38名领导干部中,原来不曾进入组织部门视野之内的有9名,占23.6%。
二,这种方式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从选拔工作方案制定、程序设计到组织实施,都是在认真听取群众反映、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省委把关和确定,由组织部门具体执行承办的。在人选确定的各个环节上,包括人选的资格审查、人选的筛选,特别是最后的任命,都是由省委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群众的意见作出决定的。
三,这种方式提高了干部考察选用工作的科学性。通过资格审查、综合筛选、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进行民意测验等,了解干部的政治立场、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廉政勤政等全面情况,较多地体现了定性分析;通过笔试和面试,主要是对应试者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宏观决策能力、文字和表达能力、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等进行检验,较好地体现了定量分析。把考察与考试两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就能把对干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如同任何一种新事物一样,这种考察选用干部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我们将通过总结、论证,使这种方式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作者是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