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我看“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姚德荣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7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看“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姚德荣一席谈
本报记者 江世杰
“姚厂长,你是江苏省劳动模范,你领导的企业是江苏省明星企业,请你这位乡镇企业家谈谈对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看法!”
厂长叫姚德荣,是江苏吴江工艺织造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满面红光,中等身材,使人感到充满自信。3月10日下午,当他向记者介绍完他的厂一靠与上海、浙江、云南、香港的企业联营;二靠兼并本地的亏损企业;三靠开发新产品占领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基本情况之后,我马上见缝插针地提出了上述问题。
姚厂长似乎成竹在胸,稍加思索,就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国营企业应该搞活,再不搞活国家受不了!搞活了才能给国家多交税交利,搞活了才能给市场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商品!特别是那些生产能源、原材料的大中企业,他们搞活了,我们乡镇企业的日子也好过些。”
“依你看,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都有些什么原因?”
“什么事情都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找原因。我不赞成笼统地说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不努力,不争气,有惰性。从总体来看,他们对搞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的思想准备可能不足,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没有我们强。但从我们盛泽镇上的4个大丝织厂来看,4位厂长的个人素质都是很不错的。他们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绝不比我少。按理说,他们取得的成绩还应比现在更大一些。要找原因,我看主要还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例如,我这个厂3050人,只设正副厂长各一位;而职工刚过4000的新生丝织总厂,正副厂长有11位,得应付各种会议和检查呀!厂里的机构设置,我们厂是少而精,自己说了算;而他们不跟上级机关对口就不行,听说至今还有32个科室,一个也不让砍。再例如,我们厂搞那么多横向联营,兼并了5个厂子,都是我们自己拍板定案;而他们搞技术改造都得逐项请示报告。当然,最后也都搞成了,但速度就不如我们快。还有,他们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人事制度方面,限制确实较多,远没有我们乡镇企业灵活……”
“姚厂长,国营大中型企业都搞活了,对你们乡镇企业会有什么影响?”
“影响么,有利的、不利的都会有。但总的说来,还是正面影响、积极影响多。例如,现在是大中企业欠乡镇企业的钱多,他们搞活了,我们的钱就可以收回来了。当然,这只是浅层次的。更深的影响是他们搞活了,必然要到市场上与我们竞争。其实,市场是最公正的,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提高竞争者的水平。现在是他们中的一些企业追赶我们,逼着我们比过去跑得更快。如果今后他们跑到我们前头去了,我们当然就更得加油追赶他们。这样,你追我赶、互相超越,企业的、行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工艺水平、设备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就一步步地提高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
“有人说,市场容量就像一盆粥,你碗里多了,别人碗里就少了!你不怕人家抢了你们乡镇企业的生意?”
“就穿的方面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大得很!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总人口还要不断增长。一个企业的产品,只要你品种对路、质量好,人们就会要。报纸不是说我们厂是‘全国最大的仿真丝服装面料供应基地’么!其实,我们厂年产才几百万米,国内、世界市场大着哩!乡镇企业和国营大中型企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