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向残疾人心田送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向残疾人心田送暖
本报记者 吴昊 新华社记者 牛长征
让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5月14日下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看望接受听力语言训练的聋儿。当宋健同志听到戴着助听器的孩子们的诗歌朗诵后,他的眼睛湿润了。
来自黑龙江农村的聋儿家长宋明秋激动地说:“我的孩子致聋后求医不得,今年到这里才1个月,就已经学会说好多话了。”文化部的职工李学惠讲到自己的儿子学会说话时,激动得泣不成声。
聋儿中心的语训教师万选蓉是一位聋童的母亲。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她毅然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艺术表演专业,改行从事聋儿语训工作。
据统计,我国有14岁以下聋童171万人。当宋健了解到全国有近万名聋儿经过训练已能开口说话时,说:“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康复,为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身残心高尚”
5月15日,邹家华副总理在民政部长崔乃夫的陪同下到北京华声电器厂看望残疾工人时,正赶上厂里的工人在议论一位同事患有癫痫病。邹家华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在离开工厂前,他特意嘱咐厂长,北京有用频谱治疗这种病的,你们去联系一下,为这位同志治治病。
位于白塔寺附近的这家小小的福利工厂,仅有32名职工,其中残疾人就有17名。他们生产的报警器享有盛誉。在厂长李佩璋、副厂长马书安这对残疾人夫妇的带领下,1985年建厂以来,共创利税123万元。
当马副厂长汇报到该厂的产品是公安系统特别扶持、定点生产时,邹家华赞扬这个工厂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注重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不仅是福利厂的榜样,也是其它工厂的榜样。邹家华称他们是:“身残心高尚,厂小志气大”。
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国有1000多万智力残疾人,他们同样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5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来到北京西城培智中心学校看望弱智学生。这所学校通过教育和康复训练,提高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其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该校已招收弱智儿童242名,其中50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有3位学生出国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学生的美术作品还在国际展览中获奖。
雷洁琼、罗干听取校长的汇报后,对特教园丁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雷洁琼、罗干还拉着孩子们的手,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年龄、学习和家庭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按摩病房欢声笑语
宝产胡同7号——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庭院,这里是具有30多年历史的北京盲人按摩医院。院里的按摩大夫一半是盲人。
5月1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一同来到这里,看望盲人大夫和在这里就医的病人。
据按摩医院创始人之一、副主任医师丛林盛介绍,每天来这里就医的有四五百人,医院的三十几张床位,总是住得满满的。
马文瑞和王汉斌对按摩医院的领导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继承、发掘了祖国的医学遗产,造福千百万患者,你们的事业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
社会主义最讲人道
位于清河镇的北京儿童福利院,是由国家拨款和社会捐助于1986年重建的。8年来,它共收养了919名孤残儿童。
5月17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锡铭第四次来到这里。在教室、游艺室、康复室和卧室中,李锡铭看望了孤残儿童。他将7岁聋童王娜搂在怀里,亲切地询问了王娜接受听力、语言训练的情况,并一再嘱咐老师,要好好抚养教育这些孩子。
李锡铭说:“社会主义最讲人道。”他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