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坚持发扬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9
第5版(理论)
专栏:

  坚持发扬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
严辛
大公无私一向是共产党人奉行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和歌颂的一种思想境界。然而,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浪潮中,它却成为一些人竭力批判和攻击的对象。有人说,提倡大公无私是“超越阶段”的“左”倾偏向;有人说,大公无私或无私奉献是扼杀个性和个人利益的“极端片面的教条”;甚至有人说,大公无私并非共产主义的口号,而是“奴隶主的口号”,等等。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大公无私?我认为,这是必须辩论清楚的问题。
说大公无私“并非共产主义的口号”,这不仅是对共产主义的攻击,而且是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无知。共产主义者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从创立的时候起就指出: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无产阶级运动的这种性质就表明,它是大公无私的,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的本性,是共产主义的本性。我们这样说,或许有人认为这仅只是逻辑推论,毕竟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大公无私”这样的话啊!——我们有的驳斥攻击“大公无私”的文章,也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过“大公无私”的话。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不止一次地直接说过“大公无私”,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根本标志之一。兹举几例:
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是“大公无私的人”(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03页)。
例二、恩格斯在谈到英国宪章运动的左翼领袖奥康瑙尔时,指出资产者“企图使人们怀疑他的道德面貌,怀疑他的大公无私,使他无权再称为工人的廉洁公正的全权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76页)
例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尽管马、恩外文原著的措辞未必与中文的“大公无私”完全对应,但基本意思却是无误的。这其实就是表明了无产阶级和大公无私、共产主义和大公无私是密不可分的。可见,说大公无私并非共产主义的口号,而是“奴隶主的口号”,这纯粹是信口开河。大公无私是共产主义的根本思想原则之一,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这是不容置疑的。
应该指出,大公无私并不是无产阶级才提出的道德原则,它在历史上一直是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所颂扬的美德。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家都多次谈到大公无私或类似的思想。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是从他们那里直接继承来的,而是说,大公无私作为一种思想道德境界,剥削阶级中也有人赞成和颂扬。在这里,应该着重指出,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同历史上其它任何阶级的大公无私是有原则区别的。但是,把阶级利益或阶级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一大公无私的内涵规定,二者却有一致的地方。封建地主阶级有人提倡大公无私,就是要求他们阶级的人,把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可以说,包公、海瑞都是这样的人。资产阶级有人提倡大公无私,就是要求他们阶级的人,把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至于资产阶级思想家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全人类利益,则纯粹是骗局——尽管启蒙时期一些人的心是真诚的。我们无产阶级提倡大公无私,也是要求无产阶级的人把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而且,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一致,所以,对无产阶级来说,大公无私是贯彻各个方面和始终的原则,是基本原则;而这,对历史上其他任何阶级来说,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的。
邓小平同志1980年12月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26—327页)可惜,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指示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反对大公无私、反对共产主义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愈演愈烈。有人公开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而大公无私则遭到各种各样的嘲讽、贬损和攻击。在这方面,直到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地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才有了新的转机。
我们提倡和宣传大公无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公无私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关系问题。
大公无私中的“私”的含义,在坚持共产主义道德的同志之间是有共识的。从词意上讲,“私”字基本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私心”之“私”,即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及以权谋私等等;一是个人正当利益。大公无私的“私”是指前者,而不是指后者。对个人正当利益,共产主义道德是尊重的、维护的;而只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大公无私不仅共产主义者这样看,其他许多人也这样看。比如旅美华侨陈中敏先生在《“大公无私”辨》(1986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就指出:“‘大公无私’这句话,其实是对如何对待公私关系而言,是说对待公事,应该摒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秉公办事;不搞假公济私,损公利私,公中有私,因私误公等,而不是不管任何情况,一律反对个人对私事的考虑。这样对待公私关系,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社会生活才能健康正常,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否则将是社会生活混乱,社会退步。”并说,“这是容易用事实证明的。”
必须指出,大公无私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一点也不矛盾,相反,提倡大公无私恰恰是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思想条件。对此,张闻天同志在1974年的一篇文章中有很好的论述。他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公私关系的基本一致性,在它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你为公劳动,你就可以从公的劳动果实中分得一部分。你为公劳动得多些,你个人所得也就多些。这种分配原则既适合于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也适合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这种分配原则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所决定,但反过来也最有利于促进生产。这种分配原则最能调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他们从这里可以切身体验到:为公、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劳动和工作,同时也是为了他们个人的生活的改善;集体的、公的事业发展了,他们的私的个人的生活也就改善了,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这种一致性,对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说来,是很容易理解的。人们肯为社会主义事业而自觉自愿地劳动与工作并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根据,也就在这里。”(《张闻天选集》第608—609页)
有人说,搞经济工作,只能用经济办法,要斤斤计较,两两计较,“一切向钱看”,道德手段不能参与和干预。这样解释按劳分配原则,是根本违反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本意的。它在理论上完全错误,在实践中极其有害。
当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社会完全普及大公无私原则,那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会这样做。我们必须贯彻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但是,理直气壮地宣传和提倡大公无私,大力表彰大公无私的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决不能有丝毫含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