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森林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森林与生态环境专家笔谈

  森林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农业部环保能源司 郭士勤
森林是农业的屏障,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骨干。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存生物基因、维护生态平衡等保护生态环境和发挥公益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它所能提供的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因此,发展林业,实行农林牧三结合,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70年代末,我国科学家提出“生态工程”、“生态农场”的概念,紧接着,在探索中国农业持久发展战略中又提出了“生态农业”,从此,我国生态农业试点蓬勃发展起来。仅据1988年的统计,全国农业系统,除西藏和台湾外,有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485个试点,其中县级试点29个,乡级试点138个,村级试点300多个,试点总面积3700万亩,占我国农田面积的2.2%。据农业部环保所对部分试点的统计分析,试点3年以上的村、乡,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112%,粮食亩产增加12%以上,人均产粮增加21%,光能利用率提高10—30%,投入产出比提高2%,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生态农业在我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它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农业以高能量的投入,一方面促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导致了农业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生态农业是针对以上问题,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采取系统学和农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农业生产。
我国农业是资源约束型农业。目前人均耕地不足2亩,人均水资源只有2581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为了发挥有限投入的更高效益和有限资源的更高生产率,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把生态科学和农业科学相结合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路子。这条路子的特色是:
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通过合理调整结构,不但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而且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出发,使消耗量小于生长量,做到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综合效益突出。通过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转效率,发挥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农业持续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其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内层次性,改善功能,实现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为了积极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和环境意识,把保护森林、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这件利国利民的事业,贯穿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去。其次,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做好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发挥地区优势,进行系统设计,制定全面规划,并付诸实施。第三,积极扩大试点,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兵种协同作战,进行综合试点,拿出样板,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第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智力开发,组织有关科技人员积极参加调查研究、设计规划和试验示范,研究制定评价指标和技术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