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列宁主义光照千秋”——江总书记访问列宁格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9
第6版(国际)
专栏:苏联通讯

  “列宁主义光照千秋”
——江总书记访问列宁格勒
本报记者 戴枫 周象光
“列宁主义光照千秋”,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斯莫尔尼宫之后在留言簿上写下这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五月十八日,江泽民总书记告别了莫斯科,来到了英雄城市、“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涅瓦河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河面。七十四年前,“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唤醒了全世界亿万劳动群众,宣告了人类新纪元的开始。
在一位海军中将的陪同下,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他首先观看了那尊设在舰首的主炮。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晚间二十一时四十五分,“阿芙乐尔”号的炮手们就是点燃了这尊大炮,发出了攻打冬宫的信号。
随后,江泽民总书记观看了舰上的革命历史文物,认真听取讲解。列宁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上午亲自起草的文件《告俄国公民书》,引起江总书记的特别注意。这份文件就是通过舰上的电台发向全俄国的。电台至今完好地保存在舰上。它的一旁舱壁上写着:“‘阿芙乐尔’号的电台是第一座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电台。”
江泽民总书记热情称赞这艘为十月革命立下了特殊功勋的战舰。参观结束时,他奋笔题词:“一九一七年‘阿芙乐尔’的炮声永远激励人民奋进。”
斯莫尔尼宫,风采不减当年。十月革命中,这所昔日贵族学校成为埋葬旧时代的革命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十九日上午,江总书记一行来到这里。
列宁办公室里陈列着的列宁的手稿、列宁阅读过的一九一七年的《真理报》等一系列革命文物,仿佛把岁月的距离缩短了,七十多年前震撼世界的革命在这里生动形象地重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眼前。江总书记换了一副眼镜仔细观看这些珍贵的文物。他对讲解员说,这里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江总书记将一幅丝织的列宁肖像赠给了列宁办公室纪念馆。
离开列宁办公室,江总书记来到二楼大礼堂。七十多年前,列宁在这里宣告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二楼另一端是列宁故居。故居的外间陈列着革命文物,里间的一半是列宁休息的地方,三张套着白布套的沙发、两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和一个床头柜诉说着革命导师的简朴生活。江总书记回过头去十分感慨地对秦基伟国防部长说:“这多么感动人啊!”秦部长说:“比我们士兵的床还要窄小。”《列宁格勒真理报》的记者请江总书记发表感想。江总书记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年岁较大的,刚参加革命就都知道这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说,一个伟大理想的实现,是许多人牺牲生命换来的。我们都应该珍惜它。要向牺牲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真正为人民、为后代谋幸福。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和九百天的围困,奋起抵抗,终于使侵略者灰飞烟灭。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和位于城市东北郊的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是这场悲壮战争的见证。
江泽民总书记分别在五月十八日与十九日参观拜谒了这两个历史纪念地,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里安葬着九百天围困中牺牲的四十七万多苏联军人和普通列宁格勒市民。陵园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仪式,江总书记在长明火炬前肃立致哀,并向耸立在陵园里的《祖国母亲》青铜塑像献花篮。
江总书记随后走到纪念碑后面的石墙前,石墙上镌刻着:这里安息着列宁格勒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列宁格勒。我们虽然不能全部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之中谁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忘记。江总书记静观沉思后用铿锵的俄语说:“谁都不会被忘记,什么都不该忘记。”
当江总书记返身走下纪念碑台阶时,站在墓地一边的苏联群众向中国客人招手欢呼。江总书记立刻停止前行,改道走向群众与大家握手,亲切地用俄语向他们问候。随后又从一位老人手中接过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抱在自己怀里,感慨地说道:他们现在生活幸福。这位当年的老战士说:“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埋葬在这里。”江总书记说:“今天我的感觉是这里给人们以深深的教育。”
离别时,江总书记祝愿列宁格勒人民生活幸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同他挥手作别。
                (本报列宁格勒五月十九日电)
(附图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5月19日在列宁格勒市斯莫尔尼宫参观列宁办公室。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曾在这里办公。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