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春访安德森家庭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9
第7版(国际)
专栏:

  春访安德森家庭农场
本报记者 张亮
汽车驶入衣阿华州,褐色土地一望无垠,虽值播种大忙季节,但田野里罕见人影,只有时看到大型拖拉机在紧张地播种或喷洒农药。
我们此行是应邀访问位于衣阿华城郊外的安德森家庭农场。从路边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乳白色房子,四周是绿茵茵的草坪和几棵大树。而最醒目的还是那个高大的圆柱形粮仓。
热情好客的主人安德森夫妇把我们迎进宽敞明亮的客厅。室内陈设别致而又典雅,各种设备也很现代化,与城里人并无差别。安德森夫妇已年逾花甲,但对现代化很感兴趣。后院内安装了截抛物面卫星接收天线,可收到几十个台的电视节目。室内还有一套由电脑控制的警报器。
我们到达的当天下午,安德森先生就带我们参观了他和二儿子贝里联合经营的农田和农机库。这是一个中等大型农场,拥有1100英亩(每英亩合我国6.072亩)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和黄豆。当时,贝里正驾驶一台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喷洒农药。主人介绍说,这台十几万美元的拖拉机每小时可播种20英亩土地。
在农机库内,停放着播种机、喷药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在另一处工具间,墙壁四周的铁架上摆满了农机零部件和修理工具,农机的一般保养和维修都是他们自己动手。由于从播种到收割和烘干全都实现机械化,安德森父子二人就能种植1100英亩土地,从不雇用帮工。
为了获得农业发展信息,农闲时,他们就去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讲座和讨论会,平时注意阅读有关杂志、报纸和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各种材料。
除种植玉米和黄豆外,安德森每年还饲养100多头肉牛。仅此一项,预计今年可收入2.3万美元。但是,主人抱怨政府课税太重。他去年上缴联邦和州所得税5.9万美元,占其总收入的30%多。此外,土地税每英亩20美元,社会保险税5000美元……
安德森先生是丹麦移民后裔。最初他本人只有80多英亩土地。由于经营有方,他的农场不断扩大。但是,安德森告诉记者,在激烈的竞争中,附近有不少农场破产倒闭,他的一位朋友就倾家荡产,最后不得不靠政府提供的食品券而勉强度日。
令人感动的是,安德森先生非常热心于中美友好事业。中国前驻美大使柴泽民、章文晋和韩叙都应邀访问过他的农场。他有时还邀请在美国工作的中国朋友到他家里作客。安德森先生曾两次访问中国。1988年他率领衣阿华州的一个农业代表团访华,与中国农业部和有关农科研究机构洽谈中美黄豆科研交流事宜。通过这次访问,双方建立了黄豆科研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表彰他为促进中美黄豆科研交流与合作的积极贡献,衣阿华州大豆协会为他颁发了奖状。
我们在安德森农场作客3天,受到了主人的盛情款待。安德森夫妇的那种勤劳和对发展中美友好事业的热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