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无可遗憾的选择——读《我在中国的六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0
第8版(副刊)
专栏:

  无可遗憾的选择
——读《我在中国的六十年》
林君雄
这是山东大学七十七岁教授金诗伯写的自传,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强烈的感人力量。
金教授原籍俄国,原名萨姆·金诗伯,一岁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由满洲里、哈尔滨而上海。他和中国人民一起度过艰难的八年抗战,又目睹中国人民起来反内战。他结识维克多、安娜等国际进步人士,从而接触了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七年申请进入我山东解放区,参加了革命队伍。从一九四九年起,他服从组织分配,在大学教俄语。一九五三年他加入了中国籍,此后的生活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历尽坎坷。一九五五年肃反时就挨了批,一九五九年反右倾时差点没有被戴帽子,到了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他就“在劫难逃”了,妻子儿女也受株连。三年“审查”,才获得“解放”。遭了这么些罪,他不但不离开中国,相反的,却坚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一位美国副教授,在了解了他的一生后,向他提出:“萨姆,你在一生的十字路口上选择了中国后悔吗?”他从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中国不受歧视谈起,说到他怎样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怎样在教育事业中寻找到人生价值和乐趣,怎样经受磨练而不感到孤独,怎样看待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之后说道:“现在你明白了吧,我无须后悔,无可遗憾。参加中国革命完全值得。我已经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要是能再活六十年,我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附带说一下,一九八二年我国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此书英文版时,书名叫《我在中国的第一个六十年》,那时作者六十多岁,一来取个整数,二来表达想再活上第二个六十年,力争为祖国——中国多做些事。这次补充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文版,为了简洁才改了书名。
对于美国副教授提的另一个问题:“你对祖国的前途有何看法?”“无限光明。我毫不含糊地回答,我们的前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光明。”他说他乐观的根据有四条:“首先是因为农村的大好形势”;其次是“大多数年轻人正在健康成长”;第三是“我们有一支优秀的知识分子队伍”;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领导”。
有兴趣的是,作者在前言中这样写道:“肖伯纳说过:‘所有的自传都是谎言’……他如此断言,自有其解释:‘真实地讲述亲友同事之经历,没有人会这样愚蠢。’想必我是愚蠢之甚,因为我讲的恰恰都是实话。我真实地记下了周围的人,真实地记下了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事件。如若个别地方有误,也绝非美化掩饰之类动机所致。”真实,是这本自传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举凡喜怒哀乐悲恐惊,都写得十分真实。真实,这对于做人、对于传记,都是难能可贵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