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与灵魂打交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0
第8版(副刊)
专栏:

  与灵魂打交道
魏钢焰
作为一个搞创作的人,我渴求文学理论的钙素与氨基酸,否则,作品就会蜕化、软骨。然而,我从心理上排斥那满纸符号、指点文心的抽象文论。故而听见以“……审美理想”为名字的文论,就担心起来。不料,我却为《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一书吸引、激动、沉思,且一发不可收拾,就手边所能寻到的,又连着读了刘建军、蒙万夫、张长仓写的《论柳青的艺术观》与阎纲写的《<创业史>与小说艺术》、潘旭澜的《抒情与哲理》等。忽然觉得我过去没真读懂杜、柳的书,我似乎又一次眺望到文学海洋的浩淼。我从心底感谢这些评论家——作家和作品的心灵导游、解剖师、知心挚友。我以为,实际上,他们在共同写着一部未完成的书:作家论。 
是呵,我们见了不少作品散论,对作品风格、艺术特色、生活道路的分述。但对于这个独特隐蔽而十分复杂的特殊劳动,作家艺术生命的诞生、锤炼、矛盾痛苦、曲折成长;对于他们何以具有各自的“嗓音”、“气度”、“形象”,何以铸造出独特的灵魂与文心;对他们的创作心理、审美个性探索和写出的却不多。
这部书和上述专著的最大特点,是力图深入作家五内堂奥心灵深处,从他们各自特有的土壤、经历、创作特点出发,由他们的艺术观、美学观、创作风格入手,向其作品的题材、结构、人物、情节、艺术方法下刀,以革命文学之规律,深究革命作家之创作个性审美特征及历史。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活素材的发掘、提炼与装配,不仅是对其独特嗓音和台风的描述,而是一幅幅作家灵魂熔炼图,投身心于烈火的铸钟记。为此,他们不仅提供与研究有关的大量原始材料——从底稿、改本痕迹到日记、谈话、创作自述小结;而且以崇高激情和探索精神,求实态度,直面其成就与局限、不足,研究了作家各自的冶炼史,使我们信服地看到这个活生生的流变过程、铸造图画。
他们举起一根粗重的木杵,又一次撞击着那几十吨的永乐大钟,使人们听到了震响于青山枫林中的钟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