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农村青年——不容忽视的跨世纪一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1
第5版(理论)
专栏:昆仑杯青年跨世纪的思考征文

  农村青年——不容忽视的跨世纪一代
潘宏图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高比例,即便跨入下一个世纪都是其他阶层所无法比拟的。农村青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整个国家的世纪之行。
农村的第一步改革,使农民被抑制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深化农村改革还必须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积极性与集体经营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以形成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在总结了十余年的改革经验之后,确定了这一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深化改革的方针。很显然,贯彻和实施这一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广大农村青年的素质。这包括他们对深化农村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知识结构、正确的商品经济意识和价值观念,以及健康充实的精神追求等等。
我认为,能否正确估量当今农村青年的素质,能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条件,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的步伐。
首先,提高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今年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五周年,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法》之外,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验,安徽省休宁县作为农科教的发祥地之一,其探索出的一套新路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那里,农科教的宗旨是:科技教育为大农业服务,三者统筹协调,把人才培训体系与农业技术开发体系结合起来。他们充分发挥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基干民兵,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的才干,率先扶持他们成为科技示范户,并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村,带动其他农户科技兴农、共同致富。这种以职业中学为基地,长短培训相结合,以县乡各级科技部门为依托,鼓励青年边学习边实践的办法,如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对农村青年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树立农村青年正确的商品经济意识,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备条件。发展和保护合法经营的个体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党的改革政策的一部分。但是盲目的经商热,却使有些农村青年误入歧途。不择手段地以赚钱为目的,不注重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这不仅导致农村青年荒废了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学习,而且阻碍了农副产品正常地进入商品化的轨道。一些已富裕起来的农民,也缺乏正确的生产观和消费观。在一些农村青年中,渐渐滋长了厌弃农业生产的情绪,甚至追求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使富裕后的资金未能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和扩大再生产中去。这些偏离时代,有悖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商品经济意识,都需要我们各级党政部门及时地、切合实际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妥善地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以至整个社会相互间的关系,使他们真正懂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履行义务的公民,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人。
再次,引导农村青年健康的精神追求,是改善乡村社会环境的保证。改革后的今天,农村闲散劳力的增加和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致使乡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年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入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复活,在部分地区出现的赌博、黄祸、迷信等消极违法现象,使社会治安工作倍增艰难。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广大的农村干部必须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实行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企业、扶持联户及户办个体经营,给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这既能解决闲散劳力的出路,又能达到以工补农的目的。这种状况还企盼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影、电视、教育、新闻、出版、法制、卫生、科技等部门都应重视为农村服务,经常想着八亿多农民,尤其是思想活跃的青年农民。
(作者为安徽省休宁县商山乡政府干部,二十六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