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积极开发黄河—新海经济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1
第5版(理论)
专栏:

  积极开发黄河—新海经济带
杨承训
经过几年的反复调查、深入研究,在占有大量资料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黄河流域经济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得出如下看法:黄河流域同新海铁路(即陇海—兰新铁路)走廊交汇为一体,构成了黄河—新海经济带。它是一条资源十分丰富大有希望的“后劲带”。
黄河流域能源、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石油储量占百分之三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很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铝、镁、铜以及黄金、稀土等的储量和开发,在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横贯东西的地带,中低产田比重大,增产潜力深厚,而且有相当多的宜林、宜牧和宜农的荒滩、荒原、荒坡,黄河本身能够提供一定的水资源,加上南水北调的逐步实现和科学技术的突破,必将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农林牧基地。在这一地带,以陇海—兰新和京包—包兰为主线的铁路网弥补了黄河不能全线通航的缺陷,特别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沟通,打通了西部陆上的“丝绸之路”,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由于黄河流域和“亚欧大陆桥”走廊交汇,使得广阔的黄河流域和大西北连片,形成了一条包括九省区的资源丰富、重点开发、双向开放的经济带。
黄河—新海经济带的开发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十个子系统:一、全国最大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基地带;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煤炭化工基地带;三、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带;四、最大的水火互补电力基地带;五、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采炼、加工基地带;六、北方最大的水资源补给线和水利产业带;七、重要的盐碱化工和建材工业基地带;八、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经济带;九、线路最长的陆路交通网络和运输产业带;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纺织、食品等加工工业产业带;同时,建立起两大生态体系,即以根治黄河为中心的黄河流域生态体系和以治沙绿化为重点的西北生态体系。
开发和建设黄河—新海经济带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投资浩大,不能急于求成,但也要及早着手。现在,应当利用“亚欧大陆桥”开通提供的机遇,进行总体设计,积极开发、建设黄河—新海经济带,为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的新的腾飞打下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