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戈壁滩情怀——记民航甘肃省管理局嘉峪关航站退休职工王玉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2
第2版(经济)
专栏:

  戈壁滩情怀
——记民航甘肃省管理局嘉峪关航站退休职工王玉章
王宁
在塞上名城酒泉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人,年事虽高,身体多病,却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勤恳恳,甘为人民公仆,十多年来,足踏嘉峪关、酒泉各地,挎包售票,被大家誉为“丝路名城上的挎包售票员”。他就是民航甘肃省管理局嘉峪关航站的退休老党员王玉章同志。
王玉章同志1956年参加工作,当过搬运工、管理员、售票员。在他跑货运时,吃在火车上,睡在火车上,没日没夜地联系货源、运送货物。在他的家中铺着棉花做褥子,5个人盖两床破旧被子的情况下,他却拒绝组织给予他的25元的补助,原因是这25元可以补助给别的同志。
他当管理员期间,既是航站的好管家,又是同志的热心人。他白天采购食物、蔬菜,晚上理帐、烤点心、做豆腐,为了保证空勤、专机的需要,他一个人饲养着五六十头猪。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坐在灯下,给士兵缝补衣服,为病号熬红枣稀饭、炸油条,而他的家中顿顿喝的是小米稀饭。航站的领导把飞机发动机上废旧的保温套送到他家里给孩子们做裤子穿时,他却因为劳累过度跌伤住院了。他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站上食堂连年被评为“五好”食堂,他也于197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7年他被调到酒泉新设的售票处当售票员。他到任后,不图清闲,讲舒服,强烈的责任感和为旅客服务的热情使他不满足坐在家里等客售票的经营方式,开始背上挎包,到工厂企业、机关车站、饭店宾馆去流动售票,只要一个电话,他便亲自把票送上门去。多年来,他大约售票2万余张,收货物行李一百多吨,亲自送票上门2000余人次,收入达200多万元。“丝路名城的挎包售票员”的美誉便由此而得。
他对兰州—嘉峪关—敦煌这条航线上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还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式积极宣传民航。做到这些他并不满足,他常说:“当人民公仆,就得设身处地地为旅客着想”。他给旅客算经济帐、时间帐,当旅客的参谋,为坐不上飞机的旅客购买火车票、汽车票、安排住宿,为有病的旅客照料生活。但是不论是想行个方便送他烟酒,或者是感激他送他东西,他都坚决拒绝,一点都没有通融的余地,人们都说“这个山东老头真倔!”国内的旅客对他说:“您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方便乘客的好风尚值得我们学习呀!”外宾们也跷着大拇指夸赞老王的这种精神。面对这些赞扬和钦佩之词,他只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1987年3月,他退休了,但他离职不离岗,仍然忘我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着。有人不理解他这一辈子辛辛苦苦,退休了还坚持工作是图个啥,他说:“只是为了多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奉献一点。”党和人民为他的奉献精神做出了肯定,从1982年至今,他每年都被评为省局或总局的优秀党员,获得过劳动模范、精神文明标兵、先进生产者的荣誉。1984年10月1日,他在首都光荣地参加了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国庆观礼。
他,这个在戈壁滩上默默奉献了三十多年,现在依然在贡献余热的老共产党员,多像那戈壁滩呀,朴实、平凡,然而却博大、坚定,他抱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任凭沧海桑田,永远不变的是他对党对人民默默奉献的一片深挚的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