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大山的旋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1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山的旋律
张玉华
“水兵爱大海,空军爱蓝天,火箭兵战士爱大山……”
在第二炮兵第三届业余文艺会演的舞台上,13台用坑道、塔架、发射场画面组成的晚会,以导弹健儿的歌声与舞姿,抒发了火箭兵的风采。
有人说,二炮是一支沉默的部队。然而,当你随着演员的激情走进大山深处时,眼前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开山人》那铿锵的节奏,是高科技部队的特有旋律,组歌舞《火箭兵魂》是一幅艰苦创业的“史诗”画卷,《地下城之光》描绘了为导弹筑巢的工程兵搬山填海的真实生活,《七彩的校园》、《梦回母校》,是导弹军官唱出的摇篮颂,《先行之歌》则唱出了后勤战士的心声。无论是抒情的歌,还是优美的舞;无论是妙趣横生的相声、山东快书,还是荒诞滑稽的古装戏剧,都生动地再现了“护龙人”、“驾龙手”那山一般坚强的意志,让人在艺术享受之中领略了“导弹部落”的春夏秋冬。
有位诗人说,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无名山谷,如果没有歌声和舞姿,就像大地失去了七色阳光。然而,也正是这巍巍大山孕育了为晴空谱写和平的畅想,创造了士兵艺术的殿堂。上士潘卫炎,将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编成了小品《战友》,用连长的经历写成了相声《奉献》。这两个“山味”十足的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小潘捧着获奖证书说,这是大山赐给我的荣誉。透过节目单,人们可以了解到,几乎所有节目,都是由一线官兵们创作的。他们有初入军营的士兵,也有戎马几十载的将军。他们将自己对大山的理解进行了诗化。
近年来,二炮部队的演出队从大山里走向社会,进入艺术殿堂,走进电视屏幕。然而,他们的舞台始终是深山峡谷之中的广大连队,每个演出队的身后都有说不完的为兵服务的故事。正是他们把艺术的甘露播撒在阵地的沟沟岭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业余文艺骨干,使偏僻的深山才如此生机盎然,阵地的花朵才格外娇艳,导弹轰鸣时的烈焰才更加灿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