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踏遍天山藏北——新疆军区某测绘大队工程师吴新志速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踏遍天山藏北
——新疆军区某测绘大队工程师吴新志速写
新华社记者 陈焱 新华社通讯员 陈松林
不是登山家,却几乎天天要爬山;不是探险家,却几乎天天在冒险。新疆军区某测绘大队工程师吴新志打从穿军装那天起,就与雪山冰峰、戈壁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干就是26载。
说来也怪,慈眉善目的吴新志,征服的冰峰越多,头发愈是稀少,以致40出头就已秃顶,胡茬花白,满脸皱纹只要笑就是一朵雪莲花。因此手下的年轻人喜欢称他“老头儿”。别人这么叫他,他居然也笑眯眯地这么答应。就这么个精瘦的“老头儿”,爬起山来,仿佛足下生风,20来岁的小伙子也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作为新中国一名测绘兵,吴新志当然知道地图的历史。从史料上能查到的新疆最早的两张军用地图,是250年前瑞典人约翰·古斯塔夫·雷纳特从新疆准噶尔地区带回去的,如今收藏在瑞典皇家大学图书馆。每每想起这些,吴新志便脸红耳热,感到屈辱,为什么中国大地中国人自己就不能丈量?!
1981年,上级赋予测绘大队一项任务:填补某边界地区我侧最后一块航测图空白。像是憋足了劲,吴新志干得比谁都欢。他懂得测绘兵肩上担子的分量。测区曾是个战场,在一条纵深不足500米的山谷,吴新志和战友们一连踩到好几颗地雷。凭着军人的胆大心细,他们硬是战胜死神,安全越过雷区,把测旗插上了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
26年的边关测绘生涯,吴新志亲手为祖国测绘了300余幅优质图纸,每一幅图纸背后几乎都隐藏着一个传奇故事,记载着一个测绘兵对祖国的忠诚。如果把吴新志历次遇到的险情写成一部书,那历险记太多也太长: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他曾断水断粮3昼夜,食过芦苇根,饮过骆驼尿;
在藏北高原无人区海拔5500米的一座叫狼山的山坳里,他曾在篝火旁与20多只恶狼对峙了两天两夜;
在阿尔泰山腹地,他曾吃过野葱、野韭菜,最后和马一起吃了4天饲料;在天山深处的密林里,他曾遭到毒蛇的攻击与蚊虫的围剿……
他的历险记留给他的不仅仅是惊险和恐惧,也有壮美的永恒瞬间,犹如天边美丽的彩虹。
那是一个融融夏日。山外莺飞草长,山中冰塔林立。吴新志和战友们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天山深处一条狭谷,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仿佛在向这群陌生人微笑。吴新志和战友们一边打开行装支帐篷,一边欣赏这悬挂在半空中的冰川,耳畔突然滚过一声沉闷的雷声。“雪崩!”不知谁喊了一声,一条60多米宽的山谷瞬间被冰雪夷为平地。
“真美啊,可惜当时没带照相机!”时隔几年之后,吴新志向记者谈起这次历险,脸上竟没有一丝的胆怯和恐惧!
吴新志平日里笑眯眯乐呵呵的,可工作起来不光玩命,而且又倔又犟,爱认个死理。特别是担任工程师后,倔劲愈发不可收拾了。他有他的道理:军事测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正所谓失之分毫,差之千里。它关系到国家的尊严,领土的完整,因此不能有丝毫马虎,上要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对得住子孙后代。
仲夏的阿尔泰,仍是一个冰雪世界。吴新志带领一群从测绘学院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踏着没膝深的积雪,来到边界线我方一侧的一道山谷里扎下了营寨。
他渔夫撒网似地将测绘人员分派到测区的73座山头上,自己则马不停蹄地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挨着检查。一些年轻人见这“老头儿”整天雪人似的东奔西跑,不忍心,劝他:“老头儿,你甭费这个劲了,我们保证向您交出优质图不就得了?”吴新志报以感激的微笑,可该爬哪座山,该去哪个点,他照去不误。半个月下来,吴新志把测区的所有测绘点,73座山峰爬了个遍,光胶鞋就磨烂了3双!作为纪念,这次出测留给他的是永久性风湿性关节炎,如今到了五六月也脱不下棉裤。可那双征服过千峰万壑的脚板,行走起来仍是呼呼生风。
26年间,吴新志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藏北高原。随着他的足音,一个个无图区消失了,一幅幅又新又美的地图诞生了。看到自己亲手测绘的图纸带着浓浓的墨香,走进军事指挥员的作战室,走向外交谈判桌上,成为首长运筹帷幄的决策依据,吴新志饱经风霜的脸上又绽开了一朵美丽的雪莲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