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万人“生命线”——洛阳棉纺织厂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写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7
第1版(要闻)
专栏:奋进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万人“生命线”
——洛阳棉纺织厂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写实
本报记者 李而亮
编者按:洛阳棉纺织厂根据行业特点,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万名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形成了人人、处处严把质量关的生动局面,企业由此而得到用户信赖,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了企业效益。这一事实再次告诉我们,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当质量被视为像生命一样宝贵时,企业才能活起来;而质量这个生命,只有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培育、珍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是洛棉给我们的启示。
               
今年3月15日,刚刚送走新春佳节的洛阳棉纺织厂万名职工,又燃起了喜庆的鞭炮。鼓乐声中,厂长胡德成接过香港新源纱布有限公司和立森有限公司赠送的质量金牌。“白马扬名、品质冠雄”,金牌上的8个大字耀眼夺目。这是厂家得到的最高奖赏——用户的信赖。
靠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取胜,洛棉从中尝到了甜头。过去的一年,洛棉在原材料空前短缺、销售市场疲软、产量难以完成计划任务的严峻形势下,创利润2594万元,超出承包目标52.5%,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居河南省纺织行业第一位。
洛棉的“高招”何在?厂长胡德成说:“一是靠物,二是靠人。前者指设备,我们并不占优势,只有在后者下大功夫,把万名职工与企业捆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这就是洛棉实行全员质量管理的内涵。
在洛棉,“质量就是生命”,“千里巡回、不漏一疵”的指导思想已深入人心。用副厂长牛天堂的话说:“要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必须人人心里有压力,个个身上有责任。在具有‘一个工人10台机、一台机器万米布’行业特点的棉纺织厂,每个人、每台机器都是一道质量关,如果能调动起万名职工讲求质量、严格质量的积极性,将会大大增强企业经受风险的能力。”
1989年,国内棉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疲软。在香港市场,西亚一个曾引进我国设备和技术的国家,其产品以优良的质量把洛棉过去的一些老客户吸引了过去。严峻的形势摆在面前:产品质量再不赶上去,就会丢掉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
洛棉由此推行的全员质量管理,首先在强化管理上做文章。每上一个新品种,取消过去3个月不考核质量的调试期,一上车就下达质量指标,产品从投料到入库,实行批次管理,即使入了库、出了厂的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可根据批次记录追根索源。去年11月,后纺车间工人接班后发现产品中有混纱现象,立即把已入库的70箱棉纱提出来开包检查,并根据质量管理记录追查下去,最终在搬运的环节找到了差错原因和责任者。工人们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是产品入了库就安了心,现在产品出了国也难放心。”
质量承包活动,更是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了。从去年以来,洛棉在完善质量攻关活动的同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高起点、高要求的质量承包。承包指标以国内外用户的质量要求作为尺度,实行重奖重罚。职工的奖金、评比、晋级,质量否决权占60%。有一次,整理车间一名女工把几处标了记号需要处理的白布放了过去,结果当月仅发了50元生活费。
“质量把关再也马虎不得!”这种无形的压力变为职工的自觉意识。洛棉因势利导,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质量大练兵、大竞赛活动。邓志芳,这位布机车间倔犟的挡车工,爱人有病,她顾及不到;自己被摩托车撞伤,也没有休息一天,硬是拖着肿痛的腿巡回在织布岗位上,去年不仅创出了全年超产布1.13万米的好成绩,还在各种质量竞赛活动中获得好几个第一名,被誉为“过得硬的质量标兵”。气流纺车间4个轮班的工人在比质量、赶先进竞赛活动中个个不甘落后,早上班、晚下岗、苦练基本功。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把产品质量问题卡在自己的岗位和机器上。前纺车间是棉纱生产的第一关,今年3月3日,挡车工杨秋玉接班后发现两种型号的涤布出现混支的问题。立即向领导报告,并和大家一起停车对机器进行逐台逐眼检查,把已到下道工序的混条粗纱200多个全部追回。车间副主任王洪涛告诉记者:去年全车间工人把住质量差错达700多起,而因质量问题影响工资晋级的就有8人。
在洛棉,质量承包不仅只对一线生产工人而言,厂机关、科室干部也都落实了把关的任务和责任。在准备车间记者看到正在布置质量检查活动,其中一个被查对象就是车间干部,查的内容有“质量意识强不强、为职工服务好不好、解决实际问题及时不及时,管理严不严。”
全员管理,万众一心,共抓质量,使去年洛棉4个品种全部被评为部优,其中两个型号涤棉细布质量名列全国第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