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在交流中增进了解——记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西欧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7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交流中增进了解
——记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西欧之行
本报记者 姚立
12月13日下午,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招待厅里,一批印尼华侨和荷兰客人争相对来自中国的三位藏学家提问:“听说中国政府让汉人大批移往西藏,致使汉人不断增多、藏人越来越少,此事是否属实?”“西藏的宗教活动是否受到限制?”“藏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拉巴平措以及丹珠昂奔和李佐民两位教授面对客人的问题,侃侃而谈。他们以详实的数字、大量的事实说明目前西藏的人口结构,指出所谓汉人大批入藏之说根本不成立,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自由。他们的回答使在场客人频频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报告会后,不少人仍围着三位学者,或讨论问题,或提出建议……
这仅是以拉巴平措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在西欧访问中的一个场面。他们应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及德意志国家研究联合会邀请,从11月15日起,访问了巴黎、索谬尔、波恩、慕尼黑和柏林。同时,他们还作为中国驻荷兰大使的客人到海牙和莱顿进行访问。
一个月来,他们与国际上的七、八十位藏学与汉学界人士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座谈、学术报告及工作会谈达20多次,向外国朋友介绍了我国藏学研究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西藏4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他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了听众,使一些不了解西藏的人开始有所了解,也触动了那些对西藏问题抱有偏见的人,引起了他们的思考。
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慕尼黑,法、德的学术界人士都对我藏学研究领域的成果表示赞赏,愿意和我学者建立联系,交流人员。
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藏语班,丹珠昂奔教授为二、三、四年级的学员作了有关藏族文学的专题报告,一些业余藏文爱好者也赶来听讲。报告完毕,学员们普遍反映真新鲜,没想到这些年来藏文学发展的如此快!一位生活在国外、专程赶来听讲的藏胞感慨地说,“我们讲藏文学只能讲古代的,而你们则古代、现代的都能讲,太好了!”藏语班的学员们还当场提议,自愿成立当地藏文学研究小组,并请中国学者为他们提供材料。
在欧洲经济管理学院巴黎分院,三位学者应系主任之邀和学生座谈。有位学生过去听达赖的宣传多,因而对我学者的话有所疑惑。丹珠昂奔耐心解释,并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格言提醒听众,这位同学在会后主动找到我学者,诚恳地表示,“看来我以后应该用两只耳朵来听话”。系主任在会上作总结时也指出,大家过去听信达赖较多,因而观点有些偏颇。这次听了大陆藏学家的话后,感到彼此间的距离缩小了。
在一个月的访问中,三位藏学家直接接触的人多达600以上,在中外学者间架起了相互了解的桥梁,引起了人们对今日西藏的极大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外藏学家的交流定会不断加强,“世界屋脊”将以愈益明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海牙12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