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巴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7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朱梦魁
巴林位于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但石油资源远不及毗邻的海湾产油国。已经开采了近六十年的巴林石油储量现仅剩三千万吨左右。近年来,巴林发现了储量为一千九百六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按目前的生产速度,大约也只能开采到二○三○年前后。基于本国的油气资源将在不长的时期内告罄,巴林政府因地制宜地致力于多种经济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石油工业外,金融业和旅游业已成为巴林经济繁荣的两大支柱。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巴林政府对外国在巴林投资和开设银行实行免征提款利息税、不征个人所得税、不实行外汇管制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和鼓励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巴林政局稳定,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先进,加之中东原有的金融中心贝鲁特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受战乱的影响,促使中东各产油国纷纷将大量外汇储备转移到巴林,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也竞相在巴林设点开业。据巴林政府公布,已在巴林注册的外国银行约二百多家,总资产超过六百亿美元。当前,巴林与香港、新加坡并列为第三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借贷市场。
巴林积极开发利用本国的旅游资源。由三十三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之国巴林,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海产丰富,交通便捷,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商人和游客。据报道,每年到巴林旅游的人数达四十多万,相当于巴林本国的人口。
巴林的国内外交通和电讯网络也不断扩展。一九七一年,刚落成的首都麦纳麦国际机场成为巴林、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四国联合经营的海湾航空公司的中心。为扩大对外联系,巴林决定增建一个客运机场和货运机场。具有十四个常规泊位的米纳·苏莱曼港是巴林转口贸易兴旺发达的标志。一九六九年,巴林建成了中东第一座地面卫星通讯站。目前,在巴林的阿布·贾尔朱尔角已有三座地面卫星通讯站,在巴林同阿联酋、卡塔尔之间铺设了海底电缆。
为发挥本国的经济优势,扬长避短,巴林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终于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