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再向笔厂进一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3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再向笔厂进一言
文牛
大约是在半年多以前,我在经济版发过一篇经济漫笔,题目是《向笔厂进一言》,提出,我国目前生产的钢笔、圆珠笔虽然花样很多,但最基本的质量——书写的功能,并不理想,有许多的笔,连流畅地下水都做不到,稍一停笔,就再也写不出字来了。刊登后,众多的笔厂,响应者寥寥,市场上笔的质量,似乎依然如故。
惟独有一家不大的笔厂,反应积极、迅速而强烈。这就是江苏省江阴市金笔厂。他们到处打听作者文牛是谁,在哪里工作,非要请我还有一些新闻单位的同志到他们笔厂,去看看他们的产品的质量到底如何。因没有时间,我未能成行。结果,厂长陈金叙同志来到北京,把两三支他们生产的钢笔摆在我的面前,说:“你试试看,符合不符合你们搞文字工作的要求?有问题,请不客气地批评!”虽然一句自夸的话也没有,但看得出,他是充满自信的。
我当时的回答是“试试看”。此后,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我确实是认真地试试看了。为什么要花这样长的时间?一、我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试一试。二、我要看看它使用一段之后有无变化。三、总觉得这种事慎重一点好。现在,我可以用“相当满意”四个字来表述使用后的结论了。除了书写是否流畅以外,我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笔是否能够保持下水始终痛快。因为现在许多钢笔的毛病就在这里:如果笔放在那里,有一段时间不用,再摘下笔帽,就不下水了;或是书写过程中,稍停下来,笔头亮在空气中不长的工夫,就干了,再写的时候,就只出白道了。而江阴笔厂的这种笔,在北京冬天干燥的气候下,笔头亮在空气中十分钟,照样可以拿起来就写。这是用的炭黑墨水,如果用蓝墨水,时间还要长一些。转春以后,空气湿润了,亮的时间就可以长到一二十分钟。夏天恐怕还要长。至于停用几天,摘下笔帽就写,则是更不成问题了。
他们的笔何以能够如此?原来是在笔尖上用了心思。用行话说,这是一种“复合笔尖”:在直接书写用的笔尖上面又加了一个避免笔头干燥的笔尖。这是陈厂长特意从上海请来一位姓胡的工程师一起研究发明的。
实践有了结果之后,我才认真地看了从这个厂索取来的一些介绍材料。材料说,江阴市金笔厂,1988年9月建厂投产,到年底就生产各类笔100万支,当年筹建、当年投产、当年收回全部投资。有人称这个乡办小厂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此后,这个厂的金笔又在全国性的民用精品评比中获奖、夺魁。而厂长陈金叙的经营和管理方法,也受到人们的称赞。有了亲身的体验,我很读得进这些材料。
这件事情虽不大,但我感触颇深。产品质量确实不是小事,它的后面是机制、是人、是精神。一支小小的金笔也是如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