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礼泉农村社教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礼泉农村社教见闻
秦菊林 刘景旭
编者按《礼泉农村社教见闻》《老党员写讲稿》这两篇报道,反映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一些好人好事,生动具体,读来感人。在社教中,类似的好人好事和有益的经验,各地都有,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请注意宣传和总结,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社教的深入开展和落实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                  
当前,农村社教开展得究竟怎样?是不是真受农民欢迎、富有成效?我们在参加陕西礼泉县第二期社教检查验收过程中,从那里得到了许多真切而又新鲜的感受。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这次社教,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这是北屯乡太阳村社教工作组长孙芝玲的话。太阳村,120来户人家。村虽不大,但人口来自9省16县,成份复杂,集体经济很薄弱。村民饮水长期以来含氟量很高,多数人满口黄牙,严重的30多岁牙就掉光了。
社教开始后,工作组联系这个村的实际,给村民讲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讲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帮助村里整顿了班子,清理了财务。从改水、修路、发展庭院经济入手,为群众办实事,使村民对集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改水一项,村民就自愿集资15000多元。现在,许多村民逢人就夸社教好,并要求工作组撤离时把宣讲材料留下来,说他们今后每年12月都要在自己村里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北屯乡西贡沟村有一个叫韩大平的中年村民,是村里有名的“刺儿头”之一。社教工作组进村时,他听说工作组的成员都是县工商局的干部,就到处嚷:“官倒爷来了,还能搞啥社教?还不是‘官官相护’哩!”工作组针对韩大平等人的思想,采取“一不压、二不怕、三不绕”的态度,扎扎实实搞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下功夫清理了1984年以来的村组财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查清落实、一一答复,还举办了公物还家展览,帮助村上收回了流失的近50件财物;抓治安整顿,治服了村里的“八大金刚”;办实事,整修了6条街道,实施了方田建设,接通了群众渴盼已久的自来水。通水那天,全村家家户户鸣炮庆贺。工作组的做法,教育了一大批人,就连韩大平也成了支持社教的积极分子。
    兴修“社教路”
赵镇乡石杨村在这次社教中,组织群众兴修了5条全长4800多米的村中沙石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群众高兴地称之为“社教路”。
修桥铺路、打井拉电,历来都是农村群众渴望政府为他们办的大实事、大好事。然而,这些年来,好事难办。就拿修路来说,不但很少修新路,甚至连前些年修的路也毁坏得不成样子。不少村干部也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有的计划都做了,但实施中不是钉子户挡住了,就是没钱困住了。结果,路修不成,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什么多年难办的事,在社教中却能办成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担负社教任务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工作队员,不怕磨破嘴皮讲道理,不怕脱皮掉肉挽起袖子大干,敢于碰硬治歪。城关镇曹湾村经济基础差,村干部原打算简单整理整理村容就行了,可群众听说别的村都修了“社教路”,也不甘落后,村干部只讲了两分钟话,就纷纷解囊,20分钟内集资2000元。
组织群众修路,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实际价值本身。每修成一条路,就是给我们宣讲社会主义好增加一条注脚,就能让农民增加一层对集体力量的认识,增加一分对共产党的信任。正如群众所说:“社教修路,不仅仅修平了我们脚下的路,更重要的是修通了我们心中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特别的工作 特殊的感情
在城关镇北堡子村,我们从一份调查问卷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特别的工作队,我们不同意他们走。他们来了,我们这里的工作特别好,我们特别满意。”
短短的几句话,用了3个“特别”,不由的使我们也“特别”地注意起来。这个工作组,一共4个人,3个“娘子军”,1个“党代表”。
当初,村干部兴致勃勃地到县里接驻村工作组,一经介绍,心就凉了半截。等在村口的群众一看来了这么一支队伍,马上什么怪话都冒出来了。
然而,3个月过去后,这个工作队的成绩让人瞠目。他们一进村,就扑在村中的大事小事上。明知群众不信任自己,仍然顶着白眼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宣讲政策。“娘子军”把家忘了,把丈夫孩子忘了,把休假忘了。民主评议党员搞了4天4夜,她们累计只睡了7个小时。工作组组长、市妇联干部罗惠英熬得头晕恶心,偷偷跑到外边去哇啦哇啦地吐了一气,吹吹冷风,又回来继续开会。搞清财时,他们在1800多张单据中泡了一个多月,终于给了群众一个汤清水亮的交待。
正是这样“特别”艰辛地工作,几十天后,他们在群众眼里的形象完全变了。
像这样“特别”的工作组绝非仅此一个。烟霞乡西一村工作组也是以市直机关干部为主的。他们一进村,就提出“踏踏实实做3个月村民,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他们在村里,下雨一身水,查看群众的危房漏房;劳动一身泥,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全面完成社教任务的同时,他们组织干部群众办成了许多群众渴望已久的实事:铺平了街道,改造了路面,修复了电路,装上了路灯,改善了人畜饮水和办学条件,特别是他们组织群众开展的“大唱社会主义”歌咏活动,使全村村民精神面貌大变,唱出了团结,唱出了干劲。在这个村,群众没有一个不夸工作组的。
这是何等真挚的感情,何等深厚的友谊啊!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只要我们的干部每到一处都能和群众贴心,能为了群众的利益特别忘我地工作,特别能战斗,老百姓怎能不对他们产生特别的感情?党的事业怎能不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