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为了千家万户的欢乐——记红安县永河镇法庭庭长金家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法官风貌

  为了千家万户的欢乐
——记红安县永河镇法庭庭长金家均
童万平
在大别山区的红安县,人民法官金家均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广为传诵。
1963年金家均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春天被调到红安县法庭工作。为了多学点法律知识,他每月从工资中挤出10元钱购置法律书籍。煤油灯下,他写出了20万字的学习笔记,摘录了10余万字的各类案例。14年来,经他办理的2128起案件中,无一冤假错案,也无一上诉。1978年以来,他连续获得省、地、县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被湖北省高级法院记大功两次。他所在的法庭荣获湖北省先进集体。
永河镇法庭管辖一镇两乡、45个村组,审判任务繁重。然而,这位土生土长的人民法官,为了确保共和国大地上一方的平安,在办案中恪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原则,为千家万户的欢乐奔忙着。
今年7月的一天傍晚,年过70的陈连生老人步行5公里来到金家均的办公室,诉说儿子、儿媳不养他。金家均热情接待了这位老人,他上街买了两个饼子,让老人边吃边说。听了老人的诉说之后,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扶着老人赶到5公里外的田铺湾村,找来老人的儿子、儿媳和村支书开了个座谈会。座谈会上,金家均反复讲解法律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有关规定。老人的儿子、儿媳深受教育,当即把老人接回家中,并表示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
银行部门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是这几年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在解决这类纠纷中,金家均既认真又及时。镇个体户陈胜林的银行贷款长期不还。为此,银行于1991年8月15日诉诸法庭。金家均接到诉状后,仅一个星期就将4908元本息全部收回。法庭的同志们问他有什么诀窍?他笑着说:“收钉子户贷款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之以法。”从金家均的日记中发现:10年来,他办理银行信贷纠纷案件共385件,依法追回资金150万元。
金家均常说,为政清廉是法官的本色。
据镇法庭统计,近几年,金家均拒收礼品和现金共值4800多元。他在办案中坚持做到:生人与熟人一样,干部与群众一样,外地人与本地人一样,从不拿原则做交易,从不以权谋私。他的妻子一直是农村户口,两个孩子也都没有工作。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他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对此,他解释说:“继承和发扬老区人民的革命传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