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葫芦岛锌厂质量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1
第2版(经济)
专栏:

  葫芦岛锌厂质量观
本报记者 段心强
辽宁葫芦岛锌厂的计算机报出一系列叫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质量数据:精锌纯度,国际标准是99.995%,他们达到99.9963%;精镉纯度,代表国际先进标准的苏联是99.99%,他们达到99.9962%;氧化锌纯度,代表国际先进标准的日本是99.5%,他们达到99.74%;锌粉纯度,国际标准是98%,他们达到98.94%。
这个厂现生产的15个产品中,12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好评级的中间产品除外,优级产品的产值率已高达97%。几年来,产量从6万吨发展到14万吨,仍然供不应求。1990年税利达到1.6亿多元,为1985年的4.5倍,比上年增加9.4%。
葫芦岛锌厂为什么能以这样的快节奏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矿中黄金”
郭宗昌(厂长):事实明摆着:市场上同类产品一份挨一份,都在那里比着,产品质量差,销路不好,怎么站住脚?
成泽荣(党委书记):产品质量好,工作质量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好。有一年,利润怎么算也差200万元完不成计划,都为此犯愁。最后让搞质量的技术人员包啦,把硫酸由二级品提高到一级,每吨多卖15元,一年多获利240万元。
何宝清(副总工程师):我抓质量几十年,有个很深的体会:在我们厂,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工作质量,都是矿中“黄金”,而且这笔财富数目很大,就看能不能发掘出来;况且一个企业的质量如何,也标志着管理者自我价值实现程度。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一个企业,所谓质量既指产品质量,又指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提高了,才能发掘出“矿中‘黄金’”。
“最佳质量”
何宝清:我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这样一件事:生产喷气式飞机用的合金,需金属镉。我们开始生产的纯度是99.95%,达不到要求,不能用于生产。经过技术改造,精心操作,生产出○一号镉,纯度为99.998%,谁知这也不受欢迎,因为纯度为99.995%就行了,再纯了没有必要。结果,多花了功夫,多消耗了能源,却没捞到一个好价钱,价格只能与纯度为99.995%的相同。
张铭君(质管处长):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比如生产氯气需要硫酸的浓度为98%—99%,有一次化工厂要了我们99%以上浓度的硫酸,结果有一部分三氧化硫变成磺化苯,氯气反而少出了……
记者:你们列举的事实是否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质量是对着用途说的,并不是经济技术指标越高越好。这样理解质量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闭路控制圈”
周智(副厂长):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好,我们从内部强化保证体系,形成围绕“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闭路控制圈”。
王凤学(四车间主任):在这个“闭路控制圈”中,人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车间与全厂一样,狠抓这一环节:既抓“硬件”——建立质量经济责任制,又抓“软件”——普遍开展职工教育。在抓“软件”中,既有思想教育,又有技能教育。从而,形成一支顽强的职工队伍,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合格率由91%提高到97.4%,特、一级品占97.6%,高出计划2.6%。仅质量提高一年为国家创收44万多元。
李永立(二车间工程师):机器设备也很重要:如果老得缺牙断齿,你再“粗粮细作”,也难生产出精品;只有机器标准化,才能更好地生产标准化产品。
郭恒贤(生产处副处长):原料对产品质量也很重要。我们用的料大都是从外地进来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开始来啥炼啥,因为差别太大,生产不稳定,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后来把各种料混合成一种成分差不多的料,然后冶炼,产品质量就稳步上升了。
沈发亮(计划处长):人强、机精、料好,还要有科学的操作、工艺监测方法。我们全厂有5000多台监测仪器,1000多个监测点,QC小组200多个,现代化的方法消灭了重大事故,一般事故也下降到2‰以下。
孙廷佐(财务处长):创造个好环境也必不可少。比如一车间的沸腾炉,高温,夏热冬冻,又有二氧化硫为害,过去在炉边操作,往往糊弄几下就跑开,氧化矿合格率只有60%。安装上工业电视后,职工在仪表室里操作,合格率达到92%,一年创效益880万元。
记者:从你们的介绍中,我得出这样看法:搞好产品质量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将个人的意志纳入群体规范中,搞好每一个环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