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让北京杨扎根西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1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北京杨扎根西藏
刘大保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高处的朵烫,藏语意为“只有石头和沙子的坝子”。这片昔日一片光秃的万亩沙坝,如今已是满眼青绿。1988年以来,拉萨军分区尼木县人武部9名官兵在政委陈保前上校带领下,发动4个全藏族民兵连,在被列为种植乔木禁区的朵烫营造工程林2100亩,栽活北京杨58万余株,以87.6%的高成活率创造了在西藏大面积造林成功的奇迹。
1986年底,陈保前到尼木人武部上任之初,目睹山洪裹着流沙大片吞噬农田的惨状,心中涌起阵阵波澜,决心在沙坝上种草造林,镇住流沙。但是,在这荒瘠的高原上大面积人工造林谈何容易。在理论上,海拔4000米的高度已是乔木生长的极限地带。这里降水少,蒸发量大,主要成分为粗沙粒的土壤结构难保水肥,高出尼木河床120米的地势难于灌溉——所有资料、数据表明,朵烫已属乔木生长的“禁区”。
向禁区挑战,要靠苦干,也要靠科学。陈保前刻苦攻读了《植物生理学》、《西藏植被》等高等林业教材50多本。为掌握植树造林的第一手材料,他爬高山,越深沟,摔伤80余次,硬是踏遍朵烫附近的山山坎坎,记下上千数据和几十万字的笔记。科学,终于帮助他敲开了“禁区”的大门。
1988年春,小面积试种北京杨基本成功。当年秋天大面积秋季造林工程上马。陈保前和他的战友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奋战在造林的第一线,他们为西藏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上帝”,造林活动从组织藏族民兵参加变成群众自发参加的积极行动,年龄最大的已过古稀,最小的才11岁,连原先对造林持观望怀疑态度的尼姑们也赶来为武装部打酥油茶作后勤。
汉藏同心,迎来了高原绿色的春天,2100亩工程林营造成功,数万株北京杨枝叶茂密,屹立在风沙凛冽的高原,保住了4000亩农田和日措湖免遭沙化,使500亩废弃耕地得以恢复。
今年3月12日,首都人民大会堂。鬓染秋霜的陈保前上校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授予他本人和尼木县人武部的“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和“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的荣誉证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