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鱼水情深——浙江“双拥”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鱼水情深
——浙江“双拥”拾零
黄国文 黄运成 邵顺德
“军爱民,心连心,肝胆相照;
民拥军,亲又亲,鱼水深情。”
对联也许不算绝妙,妙的是它竟由浙江沿海一对普普通通的渔村青年贴在自己的新婚洞房门口。最近我们走访了浙江省的几个点,听到了许多“双拥”的动人故事。
情至深处不言亲
舟山,自古就有“兵岛”之称。上得岛来,问起军民关系如何,听者竟然显露诧异神色:“如果把舟山比作母亲,那她就有两个儿子,一穿军装,一着便服。”
舟山市长和驻军首长的话可作验证。一个说:“咱们舟山有三‘宝’——鱼、港,还有一个‘兵’。”一个说得更风趣:“我们都是舟山人,只是籍贯不同。”
两帧照片诉说着一段佳话。定海区海滨小学有位从小遭电击失去双臂的六年级学生陆晓静,她顽强学习、刻苦上进的事迹,激励着附近海军某部水线中队的官兵们。为表示自己对这位优秀少先队员的爱心,他们纷纷自愿捐出不多的零用津贴,送到陆家以作小补。春节到了,晓静也惦记着这些可亲的叔叔,用双足夹笔绘写了50多份贺年卡,还特意穿上用叔叔们给的钱买的新衣,由父母陪着到军营给叔叔们拜年。
驻扎在桃花岛的海军某部二连,包下了照料驻地龙洞村3户“五保户”的任务。而这3户人家,只是舟山全岛受部队照料的孤寡老人、困难户的9‰。战士们砍柴挑水,送油盐酱醋,连里杀猪、磨豆腐,3家肯定有一大份;零花钱是战士给的;孩子衣衫是战士买的。渔民不讲什么回报的客气话,反正是村里贮藏鱼货的冷库随时向连队敞着门,每逢节假日,更是一担担鱼蟹送进营房门,要付钱,说啥也不会收……
在舟山,像这样的事,就如同岛上的“连心桥”、“军民井”、“同心路”、“双拥塘”一样,有多少很难数得尽。
  唇齿难分谁家事
俗话说,“自个事自个急”。可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浙江军民之间常常出现有悖于这一世俗常情的事。
“军事民急,民事军急”,这在义乌真可谓司空见惯。前年9月,特大洪水冲垮义乌境内9.5公里省道公路,修复刻不容缓。市里正急着组织人力抢修时,他们的“百里共建”对子驻金华某团3个连官兵由团政委带队火速赶到,请战来了。头顶烈日、蒙罩飞尘,指战员们每天10小时以上连轴干,手上磨出血泡不算啥;热得难熬跳进溪水泡泡再干;晕倒了,“轻伤不下火线”!子弟兵玩命,又急坏了当地群众,一车车西瓜,一箱箱汽水,一包包香烟都推来了;女青年服务组为战士洗衣做饭,个体屠户低价送来猪肉……这是怎样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啊!
听说海军一位将领评价义乌和海航驻义某场站的关系时,曾经讲过3个“绝无仅有”:地方拨出最好的地皮,拨出数十万元资金,帮部队修起一座“飞行员家属楼”;军民两方有领导干部新上任,第一天必须到对方“报到”;义乌市各级选配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拥军意识一票否决制”,某乡副乡长工作不错,就因处理军民关系有点小毛病,马上免去本职,调做其他工作。
鱼水乐章有新韵
在今日的浙江,“双拥”老曲又续写出“共建”新章,上到了一个军民携手改革开放、共建两个文明“家乡”的高层次。
沿海对外开放的大潮,使象山县历史上的海防要地石浦港成为台湾渔轮聚集的“热点”。要“放”,没说的——石浦港扩建改建需要驻军“让让路”,部队马上让出路段、推移军用码头,甚至不惜报废船坞,港区沿海马路、台胞专用码头、台胞医院等等之所以快速建成,都有部队的辛劳和汗水。去年,一艘港外台轮的船员被砸伤,海军立即派出快艇救护。另一方面,象山县政府则把国防作为份内事,集中力量抓了全县范围内的军事设施保护、海防管理、国防教育诸多工作。严格的海防教育和周密的群众性义务共防网络,使象山沿海成为要放的放得开,要防的防得住的新型海防线。
杭州市上城区,现今社会风气之好,里面也有“军民共建文明城”的一份硕果:为让本区子弟入伍成好兵、回家成良才,这个区制定了别具一格的《拥军育兵教子公约》,军地双方一起加强战士服役期间的思想教育。这一招很灵。6年来,全区输送的五六百兵员中,入党、提干、立功的就达180余人,占了兵员总数的36%;98%的战士受过嘉奖。全区社会和个体协会几年中仅拥军优属出资就达121万多元之多。军民共建,在这里绽开了朵朵精神文明新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