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指示座谈会上的发言(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4
第4版(要闻)
专栏:

  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指示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
李铁映
今年3月9日,江泽民同志给我和何东昌同志写信,指示国家教委要坚持不断地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泽民同志的来信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青少年成长的关怀和期待,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乃至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学习和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对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人才,不但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需要有对祖国历史和国情的深入了解。了解历史和把握国情,是认识、思考和解决我国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和依据。列宁说过,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为了真正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毛泽东同志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而今日之中国既是昨日中国的继续,也是明日中国的发展起点和基础。因此,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不认真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把握自己国家的国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就不能不把历史和国情教育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在以往一个时期里,对青少年的历史和国情教育有所削弱。历史的经验证明,历史和国情教育一旦被放松或忽视,那么,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甚至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偏差。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历史时期内,国内外的斗争形势将是十分复杂的,国际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将会长期进行下去。我们应当从反对“和平演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江泽民同志指示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对青少年的历史和国情教育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二、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应着重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阐明中国革命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和封建主义残酷压迫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生存和解放、追求祖国独立和富强的革命斗争史;既是当时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逐步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中,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反抗阶级压迫,曾经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和波澜壮阔的斗争。但是,所有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与此相适应,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首先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社会政治学说,并试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来改造中国,但这一切努力也失败了。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经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之后,经过“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推动和对当时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的反复比较,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一旦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一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我们应当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向学生阐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如何根据历史的必然性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他们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真理。
三、进行国情教育,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的和历史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
中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是大有希望的。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特别是人口过多,按人口平均,资源和产品数量低下等等,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普遍富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对中国的这一国情,应当像江泽民同志指示的那样,要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教育。要把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实地告诉我们的青少年,使他们既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能够正视现实和立足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奉献毕生精力。
在进行国情教育时,特别要加强在国情比较问题上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该说,在研究中国国情时,把中国的国情同别国国情作某些比较,对于借鉴别国的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如同列宁所告诫的那样,这样的比较必须作得适当,比较的首要前提是比较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如果在比较时忘记了基本条件的不同,那就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方法,就会得出错误的甚至有害的结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当通过历史和国情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四、全党全社会都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为培育青少年一代作出贡献。
历史和国情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且贯穿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全过程。历史和国情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不同的认识层次,在进行这一教育时,应该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对不同年龄或学历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历史和国情教育,需要相关学科的协调配合,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进行历史和国情教育要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课余活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历史和国情教育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实效。国家教委、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尽快制订出具体计划和措施,切实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
历史和国情教育也是一项全民性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应在学校中进行,而且亦应在全社会进行。鉴于前一时期历史和国情教育比较薄弱,相当一批青年缺乏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在职人员特别是在职青年进行历史和国情的补课教育十分必要。
进行历史和国情教育既然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那么,就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希望有关部门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作有益的事情;宣传、文化、报刊、出版、影视以及其它有关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切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同志,都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并且长期坚持下去,为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保证我们党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作出更多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