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实效来自实干——石家庄化肥厂挖潜增效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

  实效来自实干
 ——石家庄化肥厂挖潜增效纪事
本报记者 朱维群
石家庄化肥厂,拥有5000名职工,生产合成氨的主要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国产的。算折旧,早都折完了。然而,1990年在全国化肥行业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的条件下,这个厂利润增2.1倍,利税净增1013万元。今年一季度利税又比去年同期增长76%,净增400万元。
这样突出的效益从哪里来?厂长罗书战给记者掐指算了一笔帐:去年化肥调价固然增收1260万元,但同时原材料、能源涨价也达1260万元,两下正好相抵。净增1013万元税利,全是靠练“内功”:一是实行“以化工养化肥”,在保证完成国家化肥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资金开发了复合化肥、甲醇、化工触媒等三个赢利较多的项目,大大拓宽了经营机动余地,增利223万元;二是节能降耗,去年生产吨氨耗煤、耗电、耗气分别比上年下降4.4%、0.64%和2.65%,下降比例看上去不太大,但加起来价值622万元,占全年新增利税总额的61.5%;三是努力增加主要产品产量。
“我们没有多少新招。这几条,干化工的谁不知道?”罗厂长说:“关键在于务实,一招一式都落在了实处。落实才能见效益。”
就拿节能降耗来说,去年厂领导根据本厂节能实绩,确定了吨氨耗煤、耗电、耗气的指标,规定凡超出指标的,从超出部分中按一定比例罚有关车间;凡低于指标的,也从节省部分中提取相同比例奖励有关车间,同时动员各级干部下基层,抓设备检修、改造和管理。
过去供应处采购时见焦煤就往回拉,用煤车间见拉回来就用,不问质量,不问损耗。自从厂里把供应部门同用煤车间捆在一起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后,供应处深入山西焦煤厂直接采购,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并在衡器上都安装了电子计算机,消除了人为作弊的漏洞,把住了焦煤进厂的数量、质量关;水气车间改造了锅炉,由烧烟煤改为烧其它生产环节筛下的煤粉,使进厂煤都能“吃光用尽”,仅此一项每年就增收160万元。联碱车间改造了碳化塔,一年回收过去白白流失的氨、盐就价值40万元,同时免交排污费44万元。合成车间在氨合成塔上装了个氢回收装置,一年等于回收3000吨合成氨,相当一个小化肥厂产量。
厂、车间领导抓大处节能,职工想方设法从小处节能。一年干下来,许多人看到节能效益非常显著,自己也吃惊。有的说:“看来厂子大,节约潜力也大,只要有心,下力气抓,到处都可能抱回个金娃娃来!”
这个厂通过学吉化,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这就保证了领导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够一贯到底,变成每个职工的行动。如各工艺车间推行程序化管理后,车间管理人员提前20分钟上班,操作工提前10分钟进行班前预检,在8小时内按时按质完成规定的15个动作,同时作出相应的记录,这就基本消除了以往值班操作中的随意性,增强了可靠程度。目前程序化工作方法在全厂覆盖率已达97%。
为了消除部分工人靠混年头晋级的弊端,全厂所有技术工种一律实行“技术等级达标考试制度”,要求干什么工种就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是几级工就要有几级工技术标准。全厂编写了76个岗位、38个工种共300万字的岗位技术标准,凡两次会考不及格的将下浮工资。到今年3月底全厂已有1000余名工人经全员岗位培训后参加了考试,85%的人及格,不及格的又马上投入紧张学习准备再考,没有谁敢怠慢。
人们在石家庄化肥厂可以看到,车间内外没有一处残液、垃圾,真正是“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处处显示着职工队伍高度认真、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
罗厂长心里总是装着两本账,一本“困难账”,一本“办法账”。他常这样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厂长的所不能决定的。当一个厂长当然希望外部条件改善,但自己的主动权还在企业内部挖潜上。随着管理加强、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提高,企业总是有潜力可挖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