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到国民经济主战场找科研课题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走出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7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到国民经济主战场找科研课题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走出困境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唐山钢铁公司高速线材厂从国外引进的打包机PC输出板烧坏,全线停产。厂长求援电话打到北京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院部在23分钟内组织好抢修班子并备好配件,一辆小车飞驶唐山,当晚唐钢高速轧机重新吐出了“火龙”。
此事在冶金系统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在4年前,这个研究院队伍分散、技术落后、经费困难,给一些企业留下了一堆堆解决不了的尾巴工程,属于冶金部的老大难单位。1985年改革之初,该院对内实行承包合同制,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承包。虽然大锅饭打破了,研究人员三五成群纷纷到生产现场去寻找一些小项目,但由于力量分散,技术不过硬、不配套,科技成果在生产现场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家都搞小课题,人人分头找活干,不能发挥全院的总体优势,降低了该院的科研水平。
国家骨干院所搞改革不能偏离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院党委确定了这一指导方针后,就到主战场上去寻找课题。这几年我国冶金企业许多生产流程引进了“三电”(计算机应用、仪表检测、电气传动)自动化成套装备和成套技术。院部提出,面对国外的竞争,全院要形成“三电”自动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技术总负责的能力,走出一条“三电”自动化装备国产化的道路。
为此,他们进行了内部体制改革,使群体经营的课题承包能够一体化、大包干、总承包,改变了科研人员人人找饭吃的局面。全院集中力量,提高了面向主战场的能力。他们不怕担风险,承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为进入主战场迈出了第一步。在承接鞍钢四机架冷连轧机电气传动任务时,工程上需要的晶闸管当时他们还未开发出来,但合同已签订,压力极大,迫使全院集中优势力量,背水一战,很快获得成功。此项工程为国家节省了200多万美元。同时他们又把过去搞砸了的尾巴工程不惜代价一一割掉,恢复自己在企业界的信誉。
有了承担大项目的能力,经济上也有了出路。1987年之前,该院一年签订1000万元合同都相当费劲,现在签的一项合同就达2000万元。1990年合同额达13681万元,是1987年的6.8倍;经济收益达1555.4万元,是1987年的3倍多,实现了人均创利万元的目标。这个有1500人的研究院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