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燃烧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7
第8版(副刊)
专栏:当代共产党员江铜杯文艺特写征文

  燃烧的青春
沈根钧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好久没有这么舒心地躺过了。13天前,医生告诉他,原发于肺部的癌细胞通过淋巴结已转入颅内。这世界,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
李红平知道,这一天他本该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去领取“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位获得者”证书,但他却躺在这里,默默地检视短暂的29个青春年华的人生短篇……
忽然,他想起了父亲临终时对他说的话:“孩子,你长大以后,可得听党的话,跟党走呀!”记得当时曾涌出满眶泪水。现在,似乎那泪水又有些溢出来了!
是啊,生命对奋进者竟如此吝啬。序曲还没唱完,乐曲便要戛然中止。
想起了父亲去世后辍学当工人的日日夜夜,在深夜,灯光下的苦读,后来考进了理工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七年寒窗,连获“三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85年,拿到了计算机硕士学位,有人奔公司,有人出国,但自己默默留了下来,留在了学校新建的人工智能研究所里。“研究所”,说来可怜,一间闲置屋子,3000元开办费,连计算机也是导师赊来的呀!
两个科研课题。一个是和国家气象局合作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一个是和国防大学合作的《作战训练模拟系统》。隆冬季节,在那没有暖气的“研究所”里,天冷,手握不住笔,但血热,青春之火在燃烧。母亲捎来点心放在桌上,从早晨放到中午,从中午放到晚上,原封未动。
李红平默默地笑了。他记得母亲为此曾不只一次责怪过他,怪他太玩儿命了。
对妻子,李红平总感到内疚。记得婚后去岳父岳母家,说好了两人同去,火车快开动时,却把她一个人送上了车。车站相送,妻的叮咛和热泪,以及站台上下嘈杂的人声车笛声似乎仍在耳边。
有什么法子呢?为了课题,只好让她一人走了。李红平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国17个省市,和伙伴们从小山般的资料中理出了170万个数据,编写了20万条命令,建造了三个专家系统和两个大型数据库。这几年,他都快成为半个气象专家和军事学家了!
终于,《气象预报专家系统》准确地预报了广东、四川等地的大暴雨过程,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获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评为机电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作战训练模拟系统》也提前完成,受到军委、解放军总部和军内外专家的好评,获得国防大学教学训练一等奖和理工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
是啊,这些年得的荣誉实在多,多得记不过来了。
李红平记得,那些比他小不了多少岁的研究生们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是理工大学最年轻的副研究员,跟他有共同语言。他们不但跟他学了三代机原理和人工智能等课程,还在一起嬉笑打闹,一起啃干面包,一起切磋人生。这个理工大学的优秀党员、北京市的优秀教师、机电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在学校的年轻人当中,是一面旗帜,是一盆炽烈地燃烧着的火,像一捧山茶花,火红火红的一片。
妈进来了,勤劳忠厚的老人,已经经受过太多的人生挫折了,现在自己又病成这个样子,该怎么宽慰她老人家呢?李红平用轻细委婉的声音跟妈妈讲自己的事业和抱负。母亲忍痛点头,背转脸去,她一定又哭了吧!
妻子在国外学习,打长途电话来,“她还不知道我生病呢”,李红平嘱咐妈妈别说他生病了,“就说我不在吧”。
病房里一片沉寂,母亲抚摸着儿子,儿子跟妈妈说,“我累了,想睡一会儿”。便默默地躺下来,合上双眼。冬日的阳光轻轻地抚弄着他的眼睑,他终于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这一天,1991年1月24日,一束青春火焰熄灭了,烧出了万道霞光,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把又一抹红色溶入那面鲜红鲜红的党的旗帜里去了。      (作者单位:总参谋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