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探“亲”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探“亲”记 
本报记者 赵志文
6月4日上午,阳光明媚。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西里四巷13号的小院里,因突然来了10名身着铁路制服的年轻人而分外热闹。他们有的为张大婶洗衣服、扫屋子;有的围着她拉家常。欢乐的气氛使许多路人为之驻足,有的还到小院探问情况。知道内情的邻居解释:“张大婶的‘远亲’又来了。”
张大婶的“远亲”是谁?他们是兰州铁路局兰州分局122/121次列车的乘务员。提起他们,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1985年7月4日,从兰州开往北京的122次列车到达河南荥阳,83岁的蔡秀景老奶奶艰难地走进了10号车厢。细心的乘务员王京兰立刻给她安排了座位。开饭的时间到了,餐车的师傅给老奶奶送上了喷香可口的面条。次日凌晨,列车抵达北京。乘客陆续下车了,只有老奶奶守着两个大包袱暗自垂泪。原来,她没有通知亲属接站,又不认识北京女儿的家。见此情景,列车长黄建明和乘务员高凯、吴全胜自告奋勇,送老人回家。他们背着老奶奶出了站,乘公共汽车来到呼家楼,几经辗转才找到了老人的女儿——张大婶。
按理说,既已把老人送到了女儿家,乘务员也尽了义务了,该松口气了。可当他们见到了张大婶,进了她的屋,几个年轻人的心却无法平静。原来,大婶的丈夫几年前就病故了,大婶本人又因病致盲,一个人带着三个尚未自立的儿女,其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震撼着几个乘务员的心,他们要为大婶一家送些关切和爱护。
听了车长黄建明的汇报,兰州客运段经研究决定把张大婶的家,定为122次乘务员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联系点,要继续照顾大婶全家。从此,乘务员们每个月轮流去大婶家探望、服务。他们为她家拆洗衣被、买粮买菜,有时还为大婶送来兰州特产的瓜果。
几年过去了,122/121次列车的乘务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学雷锋活动始终没有间断。几年来,兰州铁路局的同志们不仅与大婶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赢得了四巷老街坊们的敬佩和喜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