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揭开工农兵写作之谜——记常青写作教学法的创造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2-06
第3版()
专栏:

揭开工农兵写作之谜
——记常青写作教学法的创造经过
吴明
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自展开大规模的文化学习运动以来,在教学上的创造,真像“百花齐放”!最近出现的“常青写作教学法”,又是“百花”中比较灿烂的一朵。这朵花的创造者常青同志,是一位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青年团员。他在党和青年团的培养下,在上级的领导下,在祁建华、高玉宝等同志模范事迹的启示下,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工农兵在初步识字以后学习写作上的规律,创造了新的“写作教学法”。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它符合部队中广大指战员的需要,在写作上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捷径。
部队速成识字教学结束以后,广大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开始了大量写作的活动,可是他们右手执笔,左手拿着块手巾,写不上一句,就要擦一下汗。红军老战士马天祥,虽然能看一般的文件,但是写不出三百字的文章。他每天找常青教他写日记,以练习写作。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的陈万谥队长领导的一个队,是全校最好的一个队,人家叫陈队长写点经验登在校刊上,好让大家学习;但他说这比做好工作还难,他只好找常青替他写了由他照抄。许多同志有了一定的文化程度以后,都想用笔写点心里的话,但不敢写、写不出,他们便去询问常青写作究竟有什么“秘诀”。常青一一答复了他们。从这里,常青开始体会到:“这是群众共同的迫切要求,应该想办法来解决!”于是,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愿望:能有那么一个方法,像速成识字那样来解决写作问题有多好啊……。
在一次座谈会上,五十七个人向常青递了小纸条,都说写作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有一个学员说:
“有一回教员要我写‘参观某兵营的生活’。我说: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兵营里,还要参观什么?他说:这是作文呀!你写吧,多用些名词把它写得精彩些!”有的学员说:“刚一想写的时候,教员就问:你打算用什么体裁?是说明文还是叙事文?写不上几句,教员又对我们说:要抓住中心呀!不要重复囉嗦呀……。这样,我们就害怕作文啦!”有的说:“心里有的话不叫写,要像小孩子一样,硬叫跟着人家走。”
诸如此类的问题,弄得常青也“头痛”起来了。他就去和别的教员研究。有人告诉他:写作就是个头痛的事,开始他们怕,但是功到自然成,慢慢地就好啦!“写作就是叫人怕,就是叫人头痛的吗?”常青开始怀疑起来。“只要不怕,不就不头痛了吗?对,就这样!”但他不敢把这个大胆的打算告诉任何人。
这时,常青所在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的领导方面,也开始注意了这个问题。该校一大队李师钊副政委,叫常青研究以往的语文教学总结报告,寻觅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常青费了三天的时间把七十一份总结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归纳了一下,总共有百十条。这就弄得常青无所适从了。李副政委一看就笑了,告诉他:“你把这些经验再仔细研究一番,把成功的经验留下来。”常青就按照这个指示,把“错别字集中突击”、“联系实际”等几个原则保留了下来。但他怀疑这些经验,便抽了学员的二百份作业来对照研究。他发现凡是写自己,或写自己熟悉的、感受深的事物的文章,都写得很好。他想其中定有“奥妙”。他开始思索起来:“学员肚里有好文章,问题是如何引出来。”他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告诉给李副政委,李副政委觉得这很有道理,希望他继续想下去,并且指示他再深入地进行研究。
接着常青调查了一百多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其中有师团级干部,有战士,还有勤杂人员;有年老的经过长征的战士,也有十八九岁的青年)。他虚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同志们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有一天,一个炊事员给墙报写了个快板,大家都说很好。常青看了这篇文章,也被感动了。他马上去找这位炊事员,想了解一下他的“创作过程”。炊事员正在那里切菜,一看常青来了,高兴得了不得,他放下菜刀说:
“我写这个快板的过程是很简单的,头天晚上我把快板上写的事情,向俺班里嘟哝了一下,大家说好,第二天就写出来了。”
“先嘟哝一遍就能写好吗?那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想吧!事情都是现成的,说一遍就是把事情给归拢一下……。”
“噢!有道理。”常青就从这个炊事员身上,发现了“说文”的好处。他又找了个司号员来试验。这个司号员最怕写文章,但常青并不说叫他写文章,而是先和他谈心事。司号员谈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常青叫他写,司号员问:“那行吗?”常青说:“怎么说怎么写,准行。”司号员一听,劲头就来了,用睡午觉的时间把它写出来了。当他把文章拿给常青看时,他的眼还红着呢。常青知道他是哭着写的,眼泪和墨水流在一起了。文章写得多么生动呀!看着看着,常青的眼睛也湿润起来了。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常青对工农兵写作的规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首先要打掉“十怕”,冲破“三关”;从自己写起——“我写我”;写前先“说文”……。他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李副政委,李副政委仔细斟酌了一番,就说:“你需要来个小组试验!”
常青找了四个同志,把他们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小组。他利用午睡时间在他们中间进行试验。常青称这个试验小组为“揭开写作之谜”组。
四人中有一个司务长,他虽然早就认识了两千来字,但写起来却只能用上五百来字。他已写了两年的日记,每天是萝卜、白菜、大葱。他问司务长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日记,司务长说:“别人早就告诉我,写日记写长了能锻炼写作能力,可是我这样写了二年,经验只有一条——写不写没啥。”说完,两个人都笑了。常青便叫他先“说文”,然后动手写,结果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内就写了篇近千字的文章,内容非常深刻具体,有血有肉。常青从这位司务长身上得到了启示:工农兵有写作的能力。
但是,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常青的愿望发展的,他也曾碰到不少的麻烦,可是他并没有灰心。有两个学员写着写着,把钢笔一甩就不写啦,问原因,他们怎么也不说。最后,常青发现他们有自馁的情绪,怕自己的土话上了文章活出洋相。他经过研究,肯定了必须用自己的话来写才能写好。
试验结果,四个人的成绩比预计的还好,常青被他们的文章所激动,有点沉不住气了。李副政委对他说千万要全面一些,不要被个别的现象所蒙蔽。常青便反复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研究了高玉宝的写作经验。他非常重视高玉宝在写作中把不会写的字先划个记号代替的方法,因为他发现许多人在写作时往往被一字一词“卡住壳”,打断了“文思”,写不下去,因而他提出必须“跳障碍,补窟窿”。他为了研究工农兵的语言,又专门精读了斯大林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和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思索观察,试验总结,他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写成了关于新的写作教学方法的初步意见。学校首长认为他的经验是好的,便决定成立试验班,要常青继续进行试验。
常青回忆这一段的工作情形时说:“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党和上级对一个同志的关心和培养。”党的支部书记经常找他谈话,并鼓励他。许多同志主动地给他介绍材料、书籍,帮助他进行研究。深更半夜,常青伏在桌上写东西时,通讯员偷偷地给他送开水来,又悄悄地走开;雨天夜凉,同宿舍的同志把大衣、毯子送给常青披在身上,常青说:“他们都清楚地知道我在干什么!”这一切都使常青更加兢兢业业了。夜间他因为想问题,常常不能睡好。为了避免影响同志们的睡眠,他往往把本子垫在肚皮上摸着黑写下来,或者到路灯底下进行写作。
今年“八一”建军节以后,“写作教学法”试验班成立了。常青说:“我是多么兴奋愉快!我要担起这重担。”
试验班共有四十三个学员,都是初小程度。常青一动员,学员们可高兴透啦,都说:“写文章的门给我们大大地打开了!”每个人开始了写作。有的同志一次就拟定了十几个题目,准备进行“说文”写作;有的同志一口气写了两千八百多字,别人要他休息,他还在后边写上“还要续写”。
这时常青虽然明确认识了工农兵写作的要点,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施步骤,却不大明确。常青在谈到他初次试验的情形时说:“那时,每一步都是困难,但又是那样的引人入胜!”学员们的写作热情像山洪倾泻一样,不可遏止,他们写出了许多精采的文章。常青研究了学员的作品,并把它们拿来给大家分析讲解。他编了许多快板,来说明关于写作的诸要点。并进一步在学员自觉的基础上,诱导大家从“我写我”转到“向外转”。
试验班的成绩引起了全校同志的注意,但也引起了某些带有保守思想的教员的不满。他们指责常青,说他完全打乱了已有的成规;说他的办法是土办法,没有新内容;是本末倒置,标新立异。有的人甚至说:“学员们不知道左拉、歌德、白居易的代表作,光是能写一点,算得上什么高小程度!”但常青对自己的工作仍然充满了信心,他冷静地分析了人们的怀疑和非难,以改进写作教学法。譬如他原来不注意字词句的训练,经别人提出来以后,就把这个缺点弥补起来了,并把它列为写作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步骤。
现在,常青的经验已由第二高级步兵学校逐渐推广到全军了。所有实施常青写作教学法的单位,都证明了这个方法的优越性。但常青并没有把这个方法当做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他仍在继续钻研中。他说:“我决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就,我要不懈地努力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