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千斤丰产的李菊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2-06
第6版()
专栏:新人新事

千斤丰产的李菊梅
“丰产出英雄,秋收喜事多”。湖南省衡山县北望乡在收割中稻时出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该乡第二行政组长李菊梅,在今年春天还是一个毫无农业生产经验的妇女;但是经过半年的努力,她在收割中稻时成了千斤丰产者。
今年春季,全县展开了千斤丰产运动,北望乡是全县的重点乡。李菊梅参加了乡干部会议,懂得了丰产运动的伟大意义。于是,她勇敢地向其他人提出了挑战条件:要把土地改革中分到的一亩八分田全部达到千斤丰产。
全乡的农民轰动了。不少农民在李菊梅带动下也订出了千斤丰产计划;但是在暗地里,却像煮翻了一锅粥一样,很多人议论纷纷:“堂客也想搞千斤户?”“办公事、上民校还行,拿嘴巴搞丰产可不成!”
怀疑是有根据的。许多人晓得李菊梅的老底:李菊梅的丈夫刘炳尧是个木匠,此外,家里只有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儿。解放前他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刘炳尧一双手养活三条命。去年分了一亩八分田,由她丈夫抽空种着。今年,木匠活多了,田里的事全部落在李菊梅的肩上。她不但不知道作田从那里开门;并且当行政小组长,开会、办公事还要占很多时间。再说,丰产要一定的资本,她家也不够条件。算来算去,那里也是个“难”字。就是她丈夫听了外面的议论,也曾劝她莫先说大话,免得将来丢丑。
但是,李菊梅的决心却像铁一样。她知道妇女要求彻底解放必须参加劳动,并且也听到了很多女劳动模范的事迹。她相信:只要听人民政府的话,虚心学习生产经验,坚持努力,丰产是一定可以成功的。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千斤丰产的成绩。
从一个不懂生产的妇女到千斤丰产者,这条路是不容易走的。插秧开始了,李菊梅热情地打起赤脚下了田;但困难也就迎着她来了:有经验的农民插得又快又好,但她却插得像一条龙似的。光凭热情是不够的,还得艰苦地学习——她马上抓着秧去找师傅。戴金林互助组组员刘金生实地教她插秧的方法后,她觉得插得好多了,但又去请老农民提意见。戴金林检查了她插的秧,高兴地说:“别的都合规矩了,就是横筒太短。”就这样,她逐渐学会了插秧。除莠草时,她连稗子和禾苗都分不清,她又向老农民请教。看水、薅田、扮禾……,她也学会了。现在,除了犁耙以外,田里活她都能做了。
初学作田,手脚总比别人慢;李菊梅用毅力战胜了这个困难。薅二道田时,太阳像火球似的。别人在中午都休息了,她却在火热的太阳底下一脚一脚、一行一行薅过去,汗流得满脸,她也顾不得擦。晚上散工时,她薅的田并不比别人少。有一天,大家正在田里扯草,突然暴风骤雨来了。满垄的人都飞跑回家;她想起自己的田如果不塞好水路、不打开口子,山洪下来禾苗会被淹坏。她留在田里,冒着雨照样做活。两个多钟头后雨停了,她头发缝里都灌满了水,但心里却热呼呼的。旁的农民对着她笑,她自己也笑,回家换了身衣服又下田干起来了。在积肥运动时,她每天跟着戴金林互助组进城挑煤灰、垃圾灰,一天挑好几次,就这样解决了追肥的困难。
“听人民政府的话”,是李菊梅丰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播种前,省农林厅号召推广良种“万粒籼”。很多农民说“万粒籼”靠不住,种后不能种豆。但李菊梅说:“人民政府做那一宗事不是为人民好!”她带头用了“万粒籼”。秋收时,乡里十多号禾种就数“万粒籼”好;并且,也没有影响了种豆。人民政府介绍了李呈桂施肥经验,她便学习做了。有些农民劝她说:肥下多了,没谷收;但她坚信“人民政府推广的经验没错”。禾苗有了足够的肥料,叶子密密的针都插不进;她的心也甜甜的。抽齐了籼子,禾对好了花,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满田禾苗一下都倒了。谁知第二天一出太阳,李菊梅的禾苗一兜一兜又站起来了。她站在田边高兴地微笑着,她说:“人民政府推广的种子和介绍的经验到底不会错!”
李菊梅丰产成功了。收下谷子,晒干车净,平均每亩干谷一千零五十七斤。这是全乡中稻最高产量之一,比去年这块田多产一倍。扮禾那天,戴金林互助组的组员们拢了场,工作组验收过的秤。
北望乡轰动了,到处都钦羡地谈论着这件事。戴金林说:“李菊梅去年上民校,一个冬天学会了写信。今年搞丰产,半年就成了千斤户。真是新社会的新人物!”过去说冷话的人现在也心服了。很多妇女增强了参加田间生产的信心,围绕在她的周围学做活了。
但是,李菊梅还是很虚心地向大家说:“我还没学熟犁耙,还没参加互助组,今年田里还有三箩乙谷。要继续努力才行!”
李可农(附图片)
薅二道田时,太阳像火球似的。别人在中午都休息了,李菊梅却在火热的太阳底下一脚一脚、一行一行薅过去;汗流得满脸,她也顾不得擦。
阿老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