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经济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8
第5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征文

  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经济工作
中共浙江省龙游县县委书记 叶继革
我们不少同志长期习惯于“上面怎么讲,下面怎么干”,一项任务、一件工作下来,往往重上级部署轻下情异同的研究,重照搬照套轻领会精神实质,因此,干起工作来很容易跟风跑。要摆脱这种盲目性,就必须努力学好唯物辩证法,敢于并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一、学会辩证思维,全面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方针
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学会辩证思维,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方针,从根本上把握好发展方向。辩证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陈云同志所说的,“交换、比较、反复”,即事前广泛交换意见,提出几个方案相互比较,留有充分时间反复考虑,再想一想、听一听不同意见。这样可以使片面的看法,逐步全面;不明了的情况,逐渐清楚;有分歧的意见,渐趋一致,保证决策正确。龙游县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比较落后,但是,龙游也有发展经济的优势,即:一是地理优势。地处浙西金衢腹地,浙赣线横贯全境,水陆交通便利;二是资源优势。龙游是全省主要的产粮养猪基地之一,省内第二竹乡。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对农、工、商、财进行专题系统调查,经几上几下反复论证、比较分析,进一步认清了我县发展经济的个性,明确了全县经济发展的方向,“稳粮畜、抓开发、攻工业”,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6年多的实践表明,这是适合我县情况,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正确方针。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比1983年增长168.3%。
    二、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
工业落后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而,集中一定力量“攻工业”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县工业的现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工业多,机械和电子工业基本上是空白,建材、食品、丝绸和毛竹加工等行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工业小而分散,形不成拳头。技术人才缺乏则是“攻工业”的主要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确立了“科技兴县,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以“星火计划”为突破口,走贸、工、农相结合的外引内联的工业发展路子。为此,我们借助“外才”,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特别是把主攻方向放在大胆“引进”上,即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新技术,引进新产品,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1987年,我们把“以竹代木”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大力发展毛竹综合利用,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这一年,全县毛竹加工企业猛增到92家,200多个品种。我们还把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溪口压板厂是一个乡镇企业,他们先后与武汉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国家星火总公司联营,很快发展成为我县的重点骨干企业。后来,我们又面向“四大”(大城市、大专院校、大工业、大公司)找靠山,通过引进港澳台胞和国外资金、技术和产品,与“四大”挂钩,不断找出路求发展。至今,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已发展到100个,中外合资企业4个,出口创汇产品100多种,大大地加速了龙游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两点论”,防止“翻烧饼”,确保决策的正确贯彻落实
由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好的方针政策在执行中也都有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十分警惕经常出现的两个“毛病”:一是在纠正一种倾向的时候,采取简单化的工作方式,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二是不懂得相反相成的道理,往往把从另一方面必要的补充、调整措施都看成是对原来政策的全盘否定,影响了决策的正确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多一点辩证法,少一些形而上学,把握好处理对立统一两方面关系的“度”,在坚持大方向、大目标前提下,始终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如1987年,县委制定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乡镇企业和开发性生产为两翼”的“飞鸟型”发展农村经济的决策。实践证明,这一决策确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在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开发性生产势头良好的同时,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这时,有的同志就主张“工业切一刀,农业加一段”,提出龙游发展工业不具备条件。针对这种观点,县委及时用辩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充分认识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地看待存在的问题,在继续抓好乡镇企业的同时,调整了加强农业的措施,抓好粮食生产。从而既使乡镇企业持续适度增长,又迅速扭转了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的局面。“七五”期间,全县乡镇企业翻了两番多,粮食生产在去年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获近年来最好收成,总产比上年增长8.4%,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在治理整顿过程中,一些人出现了思想“滑边”,认为中央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乡镇企业采取的一些调控紧缩政策,是“风向”转了,要挤掉乡镇企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宣讲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没有变;治理不是卡死,整顿不是停顿;治理整顿不是要整垮乡镇企业,而是使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因而,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工业、农业“两手抓”,一方面狠抓科技兴农,以“吨粮工程”为龙头,推动了农业生产全面地高水平地发展,另一方面,发扬知难而进的精神,坚持“难”中求“稳”,“稳”中求进,按巩固、提高、调整、发展、完善十个字抓好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现调任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